距离中医师承确有专长考试越来越近,复习时间越来越紧张,如果我们知道了考试的高频考点,把它作为重点的学习对象,这样对于学习会相对轻松很多。以下是“饮食不节的内容及临床意义—中医确有专长考试《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即饮食失于节制。如过饥过饱,或饥饱无常,均可影响健康,导致疾病发生。
(1)过饥 过饥,指摄食不足,如饥而不得食,或有意识限制饮食,或因脾胃功能虚弱而纳少,或因七情强烈波动而不思饮食,或不能按时饮食等。过饥,一方面因气血亏虚而脏腑组织失养,功能衰退,全身虚弱;另一方面因正气不足,抗病力弱,易感邪发病。
(2)过饱 过饱,即饮食过量,或暴饮暴食,或中气虚弱而强食,以致脾胃难以运化而致病。轻则饮食积滞不化,以致“宿食”内停,可见脘腹胀满疼痛,嗳腐泛酸,呕吐、泄泻、厌食等。重则食滞日久,可至脾胃大伤,或可聚湿、化热、生痰而变生他病。
2.饮食不洁 饮食不洁,是指因食用不清洁、不卫生或陈腐变质或有毒的食物而成为致病因素。饮食不洁所致病变以胃肠病为主。如进食腐败变质食物,则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等。如进食或误食被毒物污染或有毒性的食物,则会发生食物中毒,轻则脘腹疼痛,呕吐腹泻;重则毒气攻心,神志昏迷,危及生命。
3.饮食偏嗜 饮食偏嗜,是指过于喜食某种性味的食物或专食某些食物。包括饮食偏寒偏热,偏嗜五味,或食类偏嗜等。
(1)寒热偏嗜 良好的饮食习惯要求寒温适中。若过于偏嗜寒热饮食,可导致人体阴阳失调而发生某些病变。如偏食生冷寒凉之品日久,则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寒湿内生;如偏嗜辛温燥热饮食日久,则易致肠胃积热等。
(2)五味偏嗜 五昧偏嗜,指长期嗜食酸、苦、甘、辛、成不同味道的饮食物。五味备入五脏,如果长期嗜好某种性昧的食物,就会导致该脏的脏气偏盛,功能活动失调而发生多种病变。故《素问·至真要大论》又说:“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日久,天之由也。”
(3)食类偏嗜 指偏食某种或某类食品,或厌恶某类食物而不食等,久之也可成为导致某些疾病发生的原因。如过食肥甘厚味,可聚湿生痰、化热,易致肥胖、眩晕、中风、胸痹、消渴等病变。若嗜酒成癖,久易聚湿、生痰、化热而致病,甚至变生癥积。
以上关于“饮食不节的内容及临床意义—中医确有专长考试《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如果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朋友。进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希望大家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