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中医师承确有专长考试越来越近,复习时间越来越紧张,如果我们知道了考试的高频考点,把它作为重点的学习对象,这样对于学习会相对轻松很多。以下是“瘀血的概念及如何形成瘀血—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考核”的内容,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瘀血的概念
瘀血是指体内因血行滞缓或血液停积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又称“恶血”、”衃血”、“蓄血”、“败血”、“污血"等。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具有致病作用的“死血”。“瘀血”与“血瘀”的概念不同,血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或血液瘀滞不通的病理状态,属于病机学概念;瘀血是指具有致病性的病理产物,属于病因学概念。
2、瘀血的形成
凡是影响血液正常运行,引起血液运行不畅,或致血离经脉而瘀积的内外因素,均可导致瘀血。
(1)血出致瘀各种外伤,如跌打损伤、金刃所伤、手术创伤等,致血脉损伤而出血;或其他原因,如脾不统血、肝不藏血、热灼脉络而致出血以及妇女经行不畅、流产等,其所出之血未能排出或及时消散,留积于体内则成瘀血。
(2)血行不畅致瘀凡是影响血液正常运行,使血液运行不畅的各种因素,均可致瘀血。如气滞致瘀、因虚致瘀(气虚而推动无力、阳虚而脉道失于温通、阴虚而脉道失于柔润等)、血寒致瘀(寒邪入于血脉则血液凝涩而运行不畅)、血热致瘀(火热邪气入舍于血,血热互结,煎灼血中津液,血液黏稠而不畅)等。
以上关于“瘀血的概念及如何形成瘀血—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考核”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如果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朋友。进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希望大家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