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中医外科学:肛痈的定义及病因病机、肛痈的诊断”相关内容,相信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的考生都在关注,为方便大家了解,在此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
肛痈的定义及病因病机
1.肛痈的定义 肛痈是指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由于发生的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名称,如肛门旁皮下脓肿、坐骨直肠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中医学对本病也有不同的称谓,如脏毒、悬痈、坐马痈、跨马痈等。其特点是多发病急骤,疼痛剧烈,伴高热,破溃后多形成肛漏。
2.病因病机 多因过食肥甘、辛辣、醇酒等物,湿热内生,下注大肠,蕴阻肛门;或肛门破损染毒,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也有因肺、脾、肾亏损,湿热乘虚下注而成。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系由于肛腺感染后炎症向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组织蔓延而成。
肛痈的诊断
1.临床表现 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尤以青壮年为多,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疼痛、肿胀、有结块,伴有不同程度发热、倦怠等全身症状。
由于脓肿的部位和深浅不同,症状也有差异。如提肛肌以上的间隙脓肿,位置深隐,全身症状重,而局部症状轻;提肛肌以下的间隙脓肿,部位浅,局部红、肿、热、痛明显,而全身症状较轻。
(1)肛门旁皮下脓肿 发生于肛门周围的皮下组织内,局部红、肿、热、痛明显,脓成按之有波动感,全身症状轻微。
(2)坐骨直肠间隙脓肿 发于肛门与坐骨结节之间,感染区域比肛门皮下脓肿广泛而深。初起仅感肛门部不适或微痛,逐渐出现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而后局部症状加剧,肛门有灼痛或跳痛,在排便、咳嗽、行走时疼痛加剧,甚则坐卧不安。肛门指诊,患侧饱满,有明显压痛和波动感。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位于提肛肌以上,腹膜以下,位置深隐,局部症状不明显,有时仅有直肠下坠感,但全身症状明显。肛门指诊,可触及患侧直肠壁处隆起、压痛及波动感。
(4)直肠后间隙脓肿 症状与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相同,但直肠内有明显的坠胀感,骶尾部可产生钝痛,并可放射至下肢,在尾骨与肛门之间有明显的深部压痛。肛门指诊,直肠后方肠壁处有触痛、隆起和波动感。
本病约5——7天成脓,若成脓期逾月,溃后脓出灰色稀薄,不臭或微臭,无发热或低热,应考虑结核性脓肿。
2.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超声波检查:有助于了解肛痈的大小、位置及与肛门括约肌和肛提肌的关系。
相关推荐:
2020年全国各省市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考试报名汇总
浙江省中医医术专长医师考核考试时间延迟通知汇总!
中医医术专长考核-【中医妇科学】常见知识点汇总
考点精粹!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五脏之间的关系
上文关于“肛痈的定义及病因病机、肛痈的诊断-中医外科学”的文章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信息随时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