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水肿的辨证论治之一是很多考生关注的内容,医学教育网编辑为您整理如下:
相关阅读: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中医诊断技能”30个知识点汇总!
1.水肿的辨证要端
水肿病证率先须辨阳水、阴水,其次应辨病变之脏腑。先辨阴水、阳水。阳水,正常起病较快,病程较短,病源多为风邪、湿毒、水气、干冷。肿多从首饰开端,由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肌肉绷急光洁,按之凸起即起,多见表、实、热证,患者正常状况较好,无邪气大亏之象。阴水,正常起病较慢,病程较长,病源多为生计劳倦、后天或者先天要素所致的脏腑盈余。肿多由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肌肉麻痹,按之凸起没有易复原,甚则按之如泥,多见里、虚、寒证,患者正常状况较差,脏腑性能显然受损。阳水阴水亦可彼此转化。
其次辨病变之脏腑,正在肺、脾、肾、心、肝之差别。肺水多并见咳逆;脾水多并见脘腹满闷而食少;肾水多并见腰膝酸软,或者见肢冷,或者见烦热;心水多并见发疯、怔忡;肝水多并见胸胁胀满。关于真假搀杂、多脏共病者,应细心辨清本虚标实之主次。
2.水肿的医治准则
发汗、利尿、泻下逐水为医治水肿的三条根本准则,详细使用视阴阳真假没有同而异。阳水以祛邪为主,应予发汗、利水或者攻逐,同声合作清热解毒、理气化湿等法;阴水当以扶正为主,健脾温肾,同声配以利水、养阴、活血、祛瘀等法。关于真假搀杂者,则当统筹,或者先攻后补,或者攻补兼施。
3.水肿风水相搏、水湿浸渍、干冷壅盛、湿毒浸淫、脾阳虚衰、肾阳繁荣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风水相搏证
主症:眼皮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疾速,多有恶寒,发烧,肢节酸楚,阴茎有利等症。偏偏于风热者,伴喉咙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者浮紧。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专人方:越婢加术汤加减。
罕用药:砂仁、杏仁、抗雪、水萍、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熟石膏、桑白皮、黄芩。
(2)水湿浸渍证
主症:起病湍急,病程较长,全身水肿,下肢显然,按之没指,阴茎缺少,身材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专人方: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
罕用药: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苍术、厚朴、草莓、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3)干冷壅盛证
红症:遍体浮肿,肌肉绷急光洁,胸脘痞闷,烦热口渴,阴茎短赤,或者小便干结,舌苔黄腻,脉沉数或者濡数。
治法:分利干冷。
相关阅读: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水肿的辨证论治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