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2020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小儿泄泻的推拿针灸治疗方法”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1.推拿疗法
寒湿泻,宜温中散寒,化湿止泻。湿热泻,宜清利湿热,调中止泻。伤食泻,宜消食导滞,和中助运。脾虚宵,宜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1)寒湿泻
处方:补脾经、补大肠、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方义:推三关、揉外劳温阳散寒,配补脾经、摩腹与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温中散寒;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温中止泻。
加减:腹痛、肠鸣重者,加拿肚角、揉一窝风;体虚者,加捏脊;惊惕不安者,加清肝经、掐揉五指节。
(2)湿热泻
处方: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揉龟尾。
方义:清脾胃以清中焦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清利肠腑湿热积滞;退六腑、清小肠清热利尿除湿;揉龟尾以理肠止泻。
加减:烦躁不安者,加清肝经、掐揉小天心。
(3)伤食泻
处方:补脾经、运内八卦、揉板门、清大肠、摩腹、揉中脘、揉天枢、揉龟尾。
方义:补脾经、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摩腹健脾和胃,行滞消食;清大肠、揉天枢疏调肠腑积滞;揉龟尾以理肠止泻。
加减:呕吐者,加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
(4)脾虚泻
处方: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揉外劳、摩腹、揉胳、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按揉足三里。
方义:补脾经、补大肠、健脾益气,固肠实便;推三关、揉外劳、摩腹、揉脐、捏脊、按揉足三里温阳补中;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温阳止泻。
加减:肾阳虚者,补肾经、揉肾顶;腹胀者,运内八卦;久泻不止者,加按揉百会。
2.针灸疗法
(1)针法:取足三里、中脘、天枢、脾俞。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上脘,腹胀加下脘,伤食加刺四缝,水样便多加水分。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1——2次。
(2)灸法:取足三里、中脘、神阙。隔姜灸或艾条温和灸,每日1——2次。用于脾虚泻、脾肾阳虚泻。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小儿口疮的中医治疗方法和预后护理—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考点:鹅口疮的辨证论治和推拿疗法
以上关于“2020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小儿泄泻的推拿针灸治疗方法”的知识由医学教育网整理,最后祝各位医师资格考试备考的考生顺利通过考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