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的治疗原则及辨证论治—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是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中涉及到的重点考点,你复习到了吗? 抓住重点可以为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医学教育网编辑为大家整理搜集了具体的内容,详情如下:
治疗原则:
虚证治以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根据虚实的主次而适当兼顾
辨证论治:
1、肺卫不固证——汗出恶风,动则尤甚,或表现半身、某一局部出汗,易于感冒,体倦乏力,周身酸楚,面色晄白少华,苔薄白,脉细弱。
病机:肺卫不足,表虚失固,营卫不和,汗液外泄。 代表方: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
2、心血不足证——自汗或盗汗,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舌淡,脉细。
病机:心血耗伤,心液不藏。
代表方:归脾汤。
3、阴虚火旺——盗汗或自汗,五心烦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虚火内灼,逼津外泄。
代表方:当归六黄汤。
4、邪热蕴蒸证——蒸蒸汗出,汗黏,汗液易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弦数。
病机:湿热内蕴,逼津外泄。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
以上分享的“自汗的治疗原则及辨证论治—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如果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