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职称考试

首页 > 传染病职称考试 > 主任医师精华 > 正文

如何引起的登革出血热?

医学教育网2020-02-06 13:54
大号

医学教育网小编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专门整理了如何引起的登革出血热?如下:

登革病毒为B组虫媒病毒,归类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有RNA基因组衣壳,呈哑铃形、杆状或球形,直径为40——50nm。可在乳鼠脑内和组织细胞中培养繁殖,以白纹伊蚊细胞纯株(C6/36)最为敏感。登革病毒有1、2、3、4四个血清型,可用中和、补体结合、血凝抑制试验等方法分型,各型之间有交叉反应,故应取患者双份血清,抗体效价递升4倍以上才有诊断价值。

1.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从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最强。东南亚森林中的猴感染后多不发病,但可成为传染源。

2.易感性

人类普遍易感,在原无本病的区域内一旦发生流行,疫情可于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并使大部分居民受染。发病以儿童为多。在热带地区多呈地方性流行,一次得病后对同一亚型的免疫力可持续1——4年,但仍可感染另一亚型,感染两种亚型后可获持久的免疫力。

3.易感人群

由第2型登革病毒引起的儿童登革热,若发病3天内其血浆中游离的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NS1水平达到 600μg/L则很可能发展为登革出血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男性登革热患者较易发生登革出血热。

想要了解更多2020年高级职称考试精华高频知识点欢迎关注医学教育网2020年高级职称考试栏目!这里有2020年高级职称考试政策动态、精华资料及备考技巧!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2025年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按协议重学

1780

了解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