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儿科主治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是什么?

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多见于芬兰,但芬兰外其他国家包括我国亦有报道。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座位于染色体19q13.1,该基因命名为NPHSI,基因编码蛋白nephrin,后者是1241个氨基酸组成的跨膜蛋白,定位于肾小球裂孔隔膜,它对维持裂孔隔膜结构的完整性起关键作用,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滤过屏障的主要部分。由于NPHSI突变,导致其编码蛋白nephrin改变,致足突间裂隙隔膜的滤过屏障减弱或丧失,发生了大量蛋白尿,再继之引起CNF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此外近年还有作者报道另一种表达于肾小球上皮细胞的CD2AP蛋白对发病也可能起一定作用。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儿科主治医师考试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儿科主治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了解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