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执业药师考试 > 其他信息 > 正文

雌激素、抗雌激素类

  一、雌激素类

  [概述及分类]

  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和胎盘产生,男女两性的肾上腺皮质以及男性睾丸也能产生少量雌激素。可分为:

  (一)天然雌激素 为雌二醇(E2)、雌酮(E)及雌三醇(E3),由卵巢、胎盘及肾上腺皮质分泌。临床上多用雌二醇(E2),其作用强,吸收快,但效果短暂,脂化后可延长作用时间,雌三醇活性很弱。

  (二)合成雌激素 有半合成及完全合成两种。

  1.半合成雌激素 由甾体雌激素衍生而来,常用作口服避孕药,如炔雌醇,其效力为已烯雌酚的20倍,另有炔雌甲醚和炔雌醇一环戊醚(又名炔雌醚)两种。

  2.合成雌激素 为非甾体类雌激素,有已烯雌酚(又称乙菧酚)、已烷雌酚及氯三芳乙烯等。常用已烯雌酚及炔雌醇口服及苯甲酸雌二醇肌注。

  [基本结构]

  雌激素是由18个碳原子组成的甾体激素,A环上有三个双键,C3酚羟基是与受体结合必需的,而C17的羟基或酮基对生物活性也是重要的。

  改变天然雌激素的化学结构作成许多合成雌激素,在具有活性的17p雌二醇的基础上,置换不同长短的侧链,可使雌激素作用加强。如苯甲酸雌二醇2mg,作用可维持2~3天,戊酸雌二醇和庚酸雌二醇作用更长。在雌二醇17a位加乙炔基可口服有效,如乙炔雌二醇、炔雌醚。

  [作用机制]

  一般认为激素与靶器官细胞核中的雌激素受体(ER)作用而产生生物效应。人雌激素受体(hER)基因位于6q号染色体,编码。595个氨基酸,是性激素大家族中之一。最近发现雌激素受体有两种异构体ERa和ERβ前者存在于弓状核,后者存在于室旁核,它们是由2个不同的基因产生。

  无活性受体与核中的染色质呈疏松结合,游离雌激素进入细胞可与靶细胞胞浆或核内的特异无活性受体结合,形成激素一受体复合物,引起受体发生构象改变,使受体由无活性转变为有活性。此时受体可与基因的应答元件结合,激活(或抑制)它们的功能。如果基因被激活,RNA聚合酶转录基因中的信息形成前一信使核糖核酸,经剪切为信使核糖核酸,并在核糖体中被解码(翻译),产生基因编码的特异蛋白。再经过后加工过程,最后形成有牛物学功能的蛋白。

  受体与雌激素的结合是特异性、高亲和性的。受体可识别和与靶器官基因的ERE结合,此种结合也是高亲和及特异的。在激素存在时,受体可调节靶组织的细胞特异性转录。激素不存在时,受体与热休克蛋白形成异源二聚体。

  [药理作用]

  (一)对生殖器的作用 促进生殖器官生长发育,使阴道上皮增厚角化及子宫内膜增殖。雌三醇(E3)对内膜影响较小,对外阴、阴道和宫颈,有一定作用。

  (二)对丘脑下部及垂体的作用 能起正、负反馈作用,小剂量连续应用起兴奋作用,使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卵巢功能恢复;大剂量则抑制卵泡发育及排卵,但卵巢中如有即将成熟的卵泡,在月经中期使用一次大剂量雌激素,可能兴奋丘脑下部"周期中枢"使LH出现高峰,诱发排卵。

  (三)对水、盐代谢的影响 有轻度潴留作用,故易引起水肿。对心、肾疾病患者应慎用。

  (四)消化道反应 恶心、呕吐较常见,口服比肌注更易发生。

  (五)致癌作用 子宫内膜癌或乳腺癌,雌激素可加速其生长。妊娠早期较长时间使用人工合成雌激素,所生女孩可能在年轻时即出现原发性阴道或宫颈腺癌,因此孕妇忌用。

  [禁忌]

  肝脏是雌激素代谢的场所,长期大量用药时应注意,肝炎患者忌用。实验证明天然雌激素对肝影响最小,结合雌激素次之,非类固醇雌激素对肝脏影响较大。生殖道癌、乳腺癌、肝癌者忌用。

  已证实妊娠妇女早期服用己烯雌酚,出生的女婴多毛和月经失调的发生率较高,且有报道阴道癌的发生,故孕妇忌用。

  [不良反应]

  常见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晕、水钠潴留等,适当的降低剂量、逐渐增加剂量或注射给药,可以减轻;一般继续给药上述副作用多能消失。只有少数反应严重者需要停药。此外,乳房胀痛和白带增多最为常见。长期大量服用因子宫内膜过度增生而发生经血量增多和不规则出血,以及不典型增生等。

  [注意事项]

  未成年女子,特别是身材矮小者慎用。忌长期大量应用雌激素,以防骨骺愈合过早,妨碍身体正常发育。

  [药代动力学]

  大于95%的循环雌二醇是直接分泌的,其余的为雌酮的外周转换;大约2/3的循环雌酮是分泌的,其余的来自雌二醇和雄烯二酮的外周转换。

  雌激素大部分以雌酮、雌二醇、雌三醇及2-羟基雌酮的葡萄糖醛酸化合物或磺酸盐从尿中排出。雌酮和2-羟基雌酮是正常人的主要代谢物。甾体亦可不经转换而直接从血转运至尿中,但与还原型和结合型代谢物相比其数量非常少。

  1.吸收

  天然雌激素可以从皮肤、黏膜、皮下、肌肉和胃肠道等多种途径吸收,E2口服后从胃肠道迅速吸收,主要吸收部位在胃和小肠上段,但由于在肝脏迅速代谢失效,口服活性低。最近将17β雌二醇作成微结晶可提高口服效果。炔雌醇、炔雌醚和己烯雌酚等在肝脏中代谢慢,故口服有效。酯化后的雌激素如苯甲酸雌二醇、戊酸雌二醇和环戊丙酸雌二醇,肌肉注射吸收慢,作用时间延长,但酯化激素在胃肠道内易被水解,故口服无长效作用。炔雌醚吸收后储存于脂肪组织,然后缓慢释放,口服有长效作用。

  2.结合

  雌激素在血中以结合和游离两种方式存在,结合型占97%~99%,无生物活性,游离型占l%~3%,具有生物活性。结合型又分为两种:大于97%的雌二醇与血浆蛋白结合,包括与陛激素结合球蛋白特异的结合和与白蛋白的非特异结合。

  (1)非特异性结合:雌二醇与血浆白蛋白的结合约占40%,其亲和力低(约为3×104mol/L),可快速解离,易于透入组织,可以看作是游离的、有生物活性的甾体。

  (2)特异性结合:与血浆中的一种特殊β2球蛋白——SHBG相结合(约58%),其亲和力大(0.5×109mol/L)。虽然SHBG含量较少,但仍有较大的结合量。SHBG是由肝脏产生的,又称为睾酮结合蛋白,睾酮对TeBG的亲合力比雌激素强,因此,二种激素的代谢可互受影响。一般认为,激素与蛋白的结合一方面可以减少激素代谢的清除率;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激素的过强作用,以保持激素的适当浓度。

  3.代谢

  雌二醇和雌酮主要在肝脏代谢,其他部位如胃肠道、脑、皮肤等也有代谢产物生成。主要代谢途径为羟化,氧。甲基化,主要与葡萄糖醛酸、部分与硫酸结合。代谢产物生物活性低而水溶性强,主要从尿排出。部分代谢产物也可经胆汁进入肠道,在肠中经细菌分解,游离的雌激素又从肠道吸收,形成肝胆循环。应用H3雌二醇试验证明胆汁中有50%放射性,但粪中排出的放射性仅为7%,说明肝胆循环在雌激素的体内过程中占重要位置。雌酮一3一硫酸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力强,导致清除缓慢,血清中甾体磺酸盐比未结合型高出多倍。

  4.排泄

  雌激素及其代谢产物主要从肾脏排泄(50%~80%),粪中排出量小于20%。

  二、抗雌激素类

  [概述]

  抗雌激素类药物系指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从而阻断雌激素作用的药物。抗雌激素药物,它可维持去卵巢大鼠的骨密度,现正进行临床试验治疗骨质疏松症。

  [药理作用]

  有较弱的雌激素活性,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竞争性拮抗雌激素的作用。

  [主要品种]

  雌二醇、雌三醇、氯米芬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2024年好课

880起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