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知识

首页 > 口腔医学知识 > 牙体牙髓病 > 正文

龋病一般是如何分类的?

龋病一般是如何分类的?下面医学教育网编辑将搜集整理的资料分享给大家,具体如下:

龋发生在牙体不同的硬组织上,组织学分类将其分为釉质龋、牙本质龋和牙骨质龋。但临床上按病变侵入深度的分类与诊断是最常用的。

1.临床上以去除龋腐后洞底所在的组织位置分为浅、中、深龋。浅龋又称为早期龋或早期釉质龋,在釉质或根面牙骨质层内。可卡探针,质软。邻面龋可用探针或者X线片检查。平滑面白垩色、黄褐色或黑色的龋斑,可通过再矿化治疗。中龋的龋损位于牙本质的浅层,又称为牙本质浅龋,X线片上可发现由牙表面至牙本质浅层的透射影。深龋病变超过牙本质中层达深层,龋洞明显,腐质多,洞底深、接近髓腔,患牙有明显的遇冷热酸甜刺激敏感、食物嵌塞痛,但无自发疼痛。发生在点隙裂沟处的深龋,多为潜行性龋。发生在完整釉质下方的深大龋洞临床上称为隐匿性龋。

2.根据病变发生的解剖部位分类分为点隙窝沟龋、平滑面龋和根面龋。

3.根据病变的进展速度分为慢性龋(干性龋)、急性龋(湿性龋)、静止龋。慢性龋(多数成年人):缓慢、持续,洞内软化牙本质少,色深,质硬,不易去除。去腐后,洞底可见硬化牙本质,黄褐色,坚硬而光滑,又称干性龋。急性龋(儿童):龋进展快,洞内软化牙本质多,色浅,范围广,质地较湿软,易去除,又称湿性龋。静止龋:局部环境发生变化,致龋因素消失,隐蔽部位变开放,病变停止进展并再矿化,牙体实质性缺损保持原状。

4.根据特殊因素:猛性龋:在短期内(6——12月)全口牙齿或多个牙齿、多个牙面同时患龋;在未成洞患牙的牙面和成洞患牙洞缘周围的牙面出现大范围的脱矿表现。

5.根据病变的发生与既往牙体治疗的关系分为:原发龋(未经过治疗的牙齿上发生的龋);继发龋(在已行充填或修复治疗的边缘、洞底发生的龋);再发龋(患牙修复以后在其他部位发生的龋)。

“龋病一般是如何分类的?”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