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特点有哪些?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的复习考试,为您提供以下知识汇总: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的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或日本脑炎,1939年中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
病原学特点
本病病原体属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第1亚群,呈球形,直径20——40nm,为单股RNA病毒,外有类脂囊膜,表面有血凝素,能凝集鸡红细胞,病毒在胞浆内增殖,对温度、乙醚、酸等都很敏感,能在乳鼠脑组织内传代,亦能在鸡胚、猴肾细胞、鸡胚细胞和Hela等细胞内生长。其抗原性较稳定。
备考神器:内科主治医师题库+考前点题卷+考前备考卷
以上就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特点有哪些?”的全部内容啦,以上信息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汇总,更多信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内科学职称考试栏目!
编辑推荐:
周围神经疾病的概念及致病原因、发病机制
常见疾病脑血管病--脑血管病的概念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改变是什么样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有哪些?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是什么?
内容丰富 题量给力
免费试用
¥198起
正保医学教育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