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胃肠道疾病及肠胃保养
2013-01-30 15:08 来源:医学教育网
胃炎:
胃粘膜的炎性变化,是一种常见病,可分为:
◆ 急性胃炎:最常见是急性卡他性胃炎,症状包括胃粘膜充血、水肿等,多由暴饮暴食和进食不洁食物引起。
◆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一般分为:
a、慢性浅表性胃炎:多为胃窦部的粘膜病变如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常见的幽门螺旋菌是一种主要病原因素。
b、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胃粘膜的萎缩性变化,胃腺减少致使胃酸减少,消化不良,贫血。
溃疡病:是常见病之一,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返酸、嗳气。
本病易反复发作,呈慢性过程。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两种。
肠道疾病:
◆ 急性肠炎:多由饮食不当、感染所致。
◆ 慢性肠炎:如结肠炎、肠结核等。常见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
胃肠道功能紊乱:是胃肠综合症的总称,多由精神因素引起,以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无器质性病变,主要是进食和排泄不正常,并伴随有失眠、焦虑、健忘、头痛等其它功能性症状。胃肠道功能紊乱相当常见,多见于青壮年,如食管痉挛、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嗳气、神经性厌食、肠易激综合症等。
胃肠疾病的诱发因素
胃肠疾病的病因十分复杂,一种疾病可有一种或多种原因:
个体因素:遗传、先天畸形、自身免疫、代谢紊乱、变态反应等。尤其是个人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致使胃肠疾病发生、发展,也是当前白领、公务员、经商者胃肠病发病率高的原因。
精神因素: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波动、精神创伤、焦虑、恐惧和长期精神负担过重等均可引起胃肠道功能障碍。
物理因素:季节、地域、气候的变化,尤其是四季更替和水土不服。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过冷、过热、过于粗糙坚硬的食物,都可导致胃肠粘膜的损伤。
化学因素:长期饮浓茶、烈酒、咖啡,过量吸烟;食物不洁,偏食;药物影响如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均会影响胃肠血液循环,破坏粘膜屏障及腺体的分泌。
生物因素:细菌的感染尤其是胃的幽门螺旋菌感染,是胃病的主要病原。肠道菌群紊乱即菌群失调,也易引起肠道疾病。
胃肠保养与预防胃肠疾病
预防胃肠疾病的关键在于保护胃肠功能的正常运转,因此平时注意保养是关键。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忧郁、焦虑。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起居有规律,睡眠充足,勿过度劳累。戒酗酒、嗜烟。季节变化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宜细嚼慢咽。食物合理搭配,营养全面,不偏食,少食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少食生冷食物,少饮过浓茶、咖啡;切忌食用不洁、腐烂、酸败的食物。
坚持参加适当体育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强人体的胃肠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根据个人情况,采取各种方式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球类、保健体操等。
选择适合的保健食品:中医的养生原则是“和脏腑”。养生或预防就是要协调脏腑的生理功能,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脾胃之间也应该平衡统一,脾胃兼顾,健脾养胃。可选用益气健脾的中草药,如党参、山药、茯苓、白扁豆、陈皮、砂仁、白术等多种药食同源的中草药保健食品。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