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学基础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药/药学基础 > 药用植物学 > 正文

鱼腥草-药用植物学

【出处】《履巉岩本草》

【拼音名】Yú Xīnɡ Cǎo

【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夏、秋采收,将全草连根拔起,洗净晒干。

【性状】干燥的全草极皱缩。茎扁圆柱形或类圆柱形,扭曲而细长,长约10~30厘米,粗约2~4毫米。表面淡红褐色至黄棕色,具纵皱纹或细沟纹,节明显可见,近下部的节上有须根痕迹残存。叶片极皱缩而卷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青灰色或灰棕黄色。花穗少见。质稍脆,易碎,茎折断面不平坦而显粗纤维状。微具鱼腥气,新鲜者更为强烈;味微涩。以淡红褐色、茎叶完整、无泥土等杂质者为佳。

【炮制】去净杂质,除去残根,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辛,寒。

①《别录》:味辛,微温。

②《履巉岩本草》:性凉,无毒。

③《滇南本草》:性寒,味苦辛。

④《纲目》:辛,微温,有小毒。

⑤《医林纂要》:甘辛咸。

【归经】①《本草经疏》:入手太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学霸同款好课

880起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