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药/药学理论 > 临床药物治疗 > 正文

硝酸酯类的药理作用

硝酸脂类药物是抗心肌缺血的常用药,1867年英国医师Brunton用于治疗心绞痛至今已有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药物包括: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dinitrate,消心痛)、单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mononitrate,长效心痛治)、戊四硝酯(pentaerithrityltetranitrate)。其中最常用的是硝酸甘油。

硝酸酯类的药理作用:

1.扩张外周血管,改变血液动力学

硝酸酯类药物对各种平滑肌均有舒张作用,但对血管平滑肌作用最强。不同的硝酸酯类药物对血管平滑肌的的作用强度不同。

①舒张静脉:扩张静脉可减轻前负荷,特别是扩张较大的静脉,增加静脉储备量,使回心血量减少,心室容积减小,降低心室壁张力,减少心肌耗氧量。由于重力的影响,在立位或坐位时回心血量减少更多,缓解心绞痛的效果比卧位好,也说明降低前负荷的重要性。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

②舒张动脉:可减少左心室后负荷,使心脏射血阻力降低,导致左室内压降低,室壁肌张力下降,左心室作功减少,心肌耗氧量减少。对小动脉、毛细血管作用较小。

药物扩张血管后,由于血压下降,可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虽然增加了心肌耗氧量,但给药后节约耗氧量超过增加耗氧量,所以心脏的总耗氧量是下降的。缓解了心绞痛。

硝酸酯类药物舒张血管的作用不通过血管内皮细胞,所以不论冠脉血管内皮细胞有无损伤,均能舒张冠脉。

2.改变心肌血液分布,增加缺血区血液供应

①舒张冠脉,增加心内膜下的血液供应

冠状动脉从心外膜垂直穿过心肌纤维后,在心内膜呈网状分布,这种解剖特点非常容易受心内压的影响。当心绞痛发作时,因缺血、缺氧,左室舒张末压(LVEDP)增高并超过心内膜下冠状动脉灌注压,造成心内膜冠状血管网受压部位严重缺血。

由于硝酸酯类药物能舒张冠脉,使左室舒张末期的压力降低,改善心肌顺应性,减小了心内膜血管的压力,有利于血液从外膜流向心内膜缺血区域。

②舒张心外膜较大的输送血管

药物选择性舒张心外膜较大的输送血管,对小阻力血管作用弱。而心肌缺血部位阻力血管因缺氧,已呈代偿性高度舒张,故药物有利于增加对缺血区的血液灌注。

③药物可刺激侧支循环生成或开放侧支循环,增加缺血区血液供应

3.硝酸甘油本身及释放出的NO,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学霸同款好课

880起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