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药/药学理论 > 临床药物治疗 > 正文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正常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心肌动作电位(以心室肌细胞为例)分为5期(相):

①0相-在适宜的外来刺激作用下,心肌细胞兴奋,胞内电位由静息状态下的-90mV迅速上升到+30mV左右,构成动作电位的升支,此相主要由Na+快速内流引起。

②1相-当除极达顶峰之后,立即开始复极,复极初期又称1相,膜内电位由+30mV迅速下降到0mV左右。快速复极初期,由K+的短暂外流所致。主要由瞬间外向钾通道产生的电流(Ito1,Ito2)。

③2相-2相复极过程非常缓慢,基本停滞在0mV左右,记录图形比较平坦,故复极2相又称为平台期。此相所涉及的离子流较复杂,一般认为是由于Ca2+、及少量Na+的内流和K+的外流和所致。

④3相-2相复极延续成3相,二者之间界线不明显,膜内电位由0mV左右较快地下降到-90mV,完成复极化过程,又称快速复极末期,它是由延迟整流钾通道电流引起K+的快速外流所致。

⑤4相-4相膜电位稳定于静息电位水平,因此又称静息期。4相If是一种去极化的Na+内向电流,在自律性细胞则为自发性舒张期去极。

心肌细胞生物电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还包括Cl-的外流,Na+、Ca2+酶的作用,Na+、Ca2+交换等,不多述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

心肌细胞去极后必须恢复到-60mv时,受到刺激才能发生传播性兴奋,此段距离的间隔时间称有效不应期(effectiverefectoryperiod,ERP),即反映快钠通道恢复有效开放所需要的最短时间。动作电位0相到3相之间这段时间称做动作电位时程(actionpotentialduration,APD)。ERP时间长短与APD的长短变化一致,但程度可有不同。ERP时间长短由各离子通道活性恢复时间和动作电位时程决定,这对于心律失常的发生及治疗至关重要。静息电位负值变小可以使通道活化时间滞后,通道活化时间延长则ERP延长。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学霸同款好课

880起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