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妇产科主治医师 > 答疑周刊 > 正文

医学教育网妇产科主治医师:《答疑周刊》2009年第20期

  1. 妊娠期间胎儿生长受限的治疗包括

  A.卧床休息

  B.左侧卧位

  C.均衡膳食

  D.间断吸氧

  E.口服沙丁胺醇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A、B、C、D、E

  妊娠期间胎儿生长受限的治疗:

  (1)孕期治疗:有卧床休息、均衡膳食、吸氧、补充营养物质、以及药物的治疗。

  (2)终止妊娠:假如胎儿生长受限经过治疗没有改善,或者更加恶化;胎儿有缺氧表现;孕妇的疾病加重,继续妊娠威胁母子安全等,要及时的终止妊娠,可以通过阴道分娩或者是剖宫产的方式,具体临床医生会根据需要选择。该题应选A、B、C、D、E

  2. 初孕妇,27岁,与妊娠20周为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的发生进行预测性诊断,最有预测价值的方法为

  A 左侧卧位较仰卧位的舒张压高15mmHg

  B 右侧卧位较仰卧位的舒张压高30mmHg

  C 平均动脉压为90mmHg

  D 测尿钙/肌酐比值为0.06

  E 血细胞比容0.31,全血粘度比值3.2,血浆粘度比值1.4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

  预测:

  预测方法很多,均在妊娠中期进行,预测阳性者应密切随诊。

  1.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妊娠20~28周进行。计算公式为MAP==(收缩压+2×舒张压)÷3.当MAP≥85mmHg表示有发生子痈前期的倾向。当MAP≥140mmHg时,易发生脑血管意外。

  2.翻身试验(roll over test,ROD)妊娠28~32周进行。孕妇左侧卧位测血压直至血压稳定后,翻身仰卧,5分钟再测血压,若仰卧位舒张压较左侧卧位增加20mmHg以上,提示有发生子痫前期倾向。

  3.血液流变学实验:低血容量及血液粘度高是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基础。当血细胞比容≥o.35,全血粘度>3.6或血浆粘度>1.6时,提示有发生子痫前期倾向。

  4.尿钙测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尿钙排泄量明显降低。尿Ca/Cr比值的降低早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若≤0.04,有预测价值。

  3. 女,23岁,未孕月经规,曾有盆腔炎史,现停经34天,阴道出血淋漓7天,下腹疼3小时

  (1)为确诊首先作的检查

  A 、B超

  B、妇科检查

  C、尿妊娠实验

  D 、血HCG

  E、拍片

  答案及解析:本题应选择ABCD

  生育期的妇女,有停经史,下腹痛,最可能的诊断为:宫外孕破裂出血。所以应做的检查是:ABCD

  血HCG对诊断妊娠有重要的意思。

  (2)与下列哪项疾病鉴别

  A 宫血

  B 子宫肌留

  C 异味妊娠

  D 先兆留产

  E 不全流产

  答案及解析:本题应选择ACD

  B 子宫肌留 ,E 不全流产,这两个选项不正确。

  子宫肌瘤的症状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于盆腔检查时偶被发现。若出现症状,与肌瘤的部位、生长速度及肌瘤有无变性等关系密切。

  (1)月经改变:为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腹块: 腹部胀大,下腹扪及肿物,伴有下坠感。

  (3)白带增多:白带增多,有时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

  (4)疼痛:一般患者无腹痛,常有下腹坠胀、腰背酸痛等,当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

  (5)压迫症状:肌瘤向前或向后生长,可压迫膀胱、尿道或直肠,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或便秘。当肌瘤向两侧生长,则形成阔韧带肌瘤,其压迫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或肾盂积水;如压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肿。

  (6)不孕:肌瘤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宫腔变形以致妨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

  (7)继发性贫血:若患者长其月经过多可导致继生贫血,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症状。

  不全流产指妊娠产物已部分排出体外,尚有部分残留于宫腔内,由难免流产发展而来。由于宫腔内残留部分妊娠产物,影响子宫收缩,致使子宫出血持续不止,甚至因流血过多而发生失血性休克。妇科检查宫颈口已扩张,不断有血液自宫颈口内流出,有时尚可见胎盘组织堵塞于宫颈口或部分妊娠产物已排出于阴道内,而部分仍留在宫腔内。一般子宫小于停经周数。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妇产科主治医师:《答疑周刊》2009年第20期word文档下载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无忧实验班-妇产科主治医师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