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知识

首页 > 口腔医学知识 > 牙体牙髓病 > 正文

牙本质粘结机制

  牙本质粘结的现代观念有以下两个方面:

  A.混合层的形成:有效的牙本质表面处理剂不仅可以清除牙本质表面的玷污层以及牙本质小管口的污染栓,而且可造成管间牙本质明显脱矿,其深度为几个微米。由于脱矿,在牙本质表面留下一个三维的牙本质胶原网络。当含有功能单体的树脂渗入并在胶原网络中聚合后,就在牙本质与树脂的界面形成一个有树脂渗入的增强的牙本质层,这就被称为混合层,其厚度为2~10μm.混合层的结构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两个连续相构成,即树脂相和胶原纤维相。两者互相渗透,当树脂发生聚合时,树脂和胶原纤维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树脂不仅渗入牙本质小管,而且渗入到管间牙本质和管周牙本质,成为产生粘结力的主要束源。

  B.湿粘结原理:树脂能够渗透进入脱矿的牙本质胶原网络中是混合层的形成的关键。脱矿后的胶原纤维网络仅依靠水分支持。在此阶段任何过多的牙本质干燥都可能会导致胶原纤维的塌陷而妨碍混合层的形成。因此建议在涂处理剂之后,保持牙本质在潮湿状态,防止胶原纤维的塌陷。湿粘结技术足指在牙本质粘结过程中,不要将牙本质吹干,而是保持牙本质在潮湿状态涂粘结剂,光同化后完成充填修复。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