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知识

首页 > 口腔医学知识 > 粘膜病 > 正文

口腔角质形成细胞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按是否参与角化被分为角质形成细胞与非角质形成细胞,前者组成复层鳞状上皮,后者游离分布于上皮层内。根据在口腔内部位的不同,复层鳞状上皮可分为角化、不全角化或无角化型等几类。以角化型上皮为例,由上皮的深面至浅面可分为基层、棘层、粒层及角化层等四层。

  1.基底细胞层

  是上皮的最底层,呈立方状或柱状,与基底膜连接。功能主要是通过细胞的分裂繁殖,补充表层脱落的上皮细胞。但需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基底层细胞均有此功能。

  2.棘细胞层

  该层细胞位于基底层表面,细胞体积大,呈多边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细胞之间通过桥粒结构彼此相连,在细胞桥粒之间具有迂回盘曲的腔隙,称面间管,是细胞彼此沟通的扩展间隙,上皮细胞可通过面间管进行物质交换。棘层细胞胞浆内含有一种具有特征性意义的新的细胞器,为电子致密的卵圆形颗粒,称为膜被颗粒或称Odland颗粒。该层还是四层细胞中蛋白质合成最活跃的细胞层。

  3.颗粒层

  位于棘细胞层浅面,一般为2~3层,细胞核及细胞器有退化倾向,膜被颗粒增多,并沿细胞膜内聚集与膜融合,将其内容物排入细胞间隙,有助于细胞间的黏合。颗粒层细胞胞质内还含有透明角质颗粒,这种电子致密的物质与张力细胞融合在一起并进一步聚集形成角质。

  4.角化层

  在上皮的最表面,为角质化的细胞,胞核及细胞器消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呈扁平六角形鳞状,充满嗜酸性角质。如果细胞核消失,称为正角化(orthokeratosis);细胞核存在而发生皱缩的,称为不全角化(parakeratosis)。

  非角化的口腔黏膜上皮棘层以上的细胞形态变化不大,且细胞扁平而不呈棘状,有人把它又分为中间层和表层。

  与角化型上皮相比,不全角化型上皮的特征为:角化层中仍有固缩的细胞核及残留的细胞器;无角化型上皮则无角化层和颗粒层,但棘层却较为发达。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