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药/药学理论 > 中药鉴定 > 正文

中药材:赤茯苓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Chì Fú Línɡ

  【英文名】light red Indian Bread, light red Tuckahoe

  【别名】赤苓、赤茯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干燥菌核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ria cocos(Schw.) Wolf.[Pavhyma cocos Fr.]

  采收和储藏:收获季节和方法同茯苓,当茯苓削去外皮(获苓皮)后,再切成厚薄均匀的片,取其中粉红色的即为赤茯苓,晒干。

  【原形态】菌核球形、卵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长10-30cm或者更长,重量也不等,一般重500-5000g.外面吸厚而多皱褶的皮壳,深褐色,新鲜时软干 后变硬;内部白色或淡粉红色,粉粒状。子实体生于菌核表面,全平伏,厚3-8cm,白色,肉质,老后或干后变为浅褐色。菌管密长2-3mm管壁薄,管口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径0.5-1.5cm,口缘裂为齿状。孢子长方形至近圆柱形,平滑,有一歪尖,大小(7.5-9)μm×(3-3.5)μ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松树根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为大小不一的方块,长宽4-5cm,厚0.4-0.6cm ,间有长宽1.5cm以上的碎块,淡红色或淡棕色。质松,略具弹性。气微,味淡。

  【性味】甘;淡;平

  【归经】心;脾;膀胱经

  【功能主治】行水;利湿热。主小便不利;水肿;淋浊;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注意】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各家论述】

  1.《药性论》:破结气。

  2.《本草纲目》: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利窍行水。

  3.《本草再新》:益心气,健中和脾,润肺,燥湿。治泻痢。

  4.陶弘景:茯苓赤色者利。

  5.《本草通玄》:赤茯苓但能泻热行水,并不及白茯苓之多功也。

  【摘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中华本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学霸同款好课

880起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