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药/药学理论 > 中成药 > 正文

常用非处方中成药:内科用药(中暑类药)

  内科用药(中暑类药)

  中暑是指暑天感受暑热或暑湿之邪,出现身热,头晕,大渴引饮,饮不解渴,咽痛喉燥,小便短赤;或是身热,胸闷,头晕胀,渴不多饮,恶心,吐泻等证候表现。

  症状较严重者;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等慢性疾病者发生中暑;服药后无缓解;儿童、老年人、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中暑患者不适于自己选择用药,宜在医师指导下选择用药或去医院进行诊治。

  藿香正气水(颗粒、口服液、片、软胶囊、胶囊、浓缩丸、滴丸)

  [药物组成]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

  [功能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水剂,一次5~1Oml,一日2次,用时摇匀;颗粒剂,一次5g,一日2次,开水冲服,儿童酌减;口服液,一次5~1Oml,一日2次,用时摇匀;片剂,一次4~8片,一日2次;软胶囊剂,一次2~4粒,一日2次;胶囊剂,一次4粒,一日2次,儿童酌减;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滴丸,一次2.5~5g,一日2次。

  [注意事项]热邪导致的霍乱、感冒忌服,阴虚火旺者忌服;孕妇忌服藿香正气片,其余剂 型慎用;儿童、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 嘱服用;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中药同时服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不良反应]有报道服用藿香正气水可引起心动过速、心源性休克、过敏性药疹等。

  十滴水(软胶囊)

  [药物组成]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

  [功能主治]健胃,祛暑。用于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

  [用法用量]口服。水剂,一次2~5ml。儿童酌减;软胶囊剂,一次1~2粒,儿童酌减。

  [注意事项]儿童、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 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中药同时服用;饮食宜清淡;软胶囊一日用量不得超过8粒。

  六合定中丸

  [药物组成]广藿香、紫苏叶、香薷、木香、檀香、厚朴(姜制)、枳壳(炒)、陈皮、桔梗、甘草、茯苓、木瓜、白扁豆(炒)、山植(炒)、六神曲(炒)、麦芽(炒)、稻芽(炒)。

  [功能主治]祛暑除湿,和胃消食。用于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

  [注意事项]湿热泄泻、实热积滞胃痛[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者忌服;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宜与滋补性或温热性中药同时服用;饮食宜清淡。

  清暑解毒颗粒

  [药物组成]金银花、淡竹叶、芦根、夏枯草、滑石粉、甘草、薄荷。

  [功能主治]清暑解毒,生津止渴,并能防止痱热疖。用于夏季暑热,高温作业。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5g,一日4~5次。开水冲服或含服。

  [注意事项]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清暑益气丸

  [药物组成]人参、炙黄芪、白术(麸炒)、麦冬、五味子(醋制)、葛根、泽泻、黄柏、升麻、苍术(米泔炙)、当归、青皮(醋炙)、陈皮、六神曲(麸炒)、甘草。

  [功能主治]祛暑利湿,补气生津。用于体弱受暑引起的头晕身热,四肢倦怠,自汗心烦,咽干口渴。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姜汤或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病严重者应遵医嘱服用;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皂角及其制剂同服;忌茶和白萝卜;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学霸同款好课

880起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