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有毒、无毒也是药性的组成部分。中药的“毒”是古人最早认识的药物特性(偏性)。“毒”(偏性)的概念是广义的,毒性是中药最基本的性能之一,是一种偏性。以偏纠偏也就是药物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但用之得当可发挥治疗作用,用之不当则对机体可产生损害,即现代医学所称的“不良反应”。
致畸胎、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有些中药能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引起畸胎。有些中药可引起细胞突变和癌变。雷公藤、槟榔、款冬花、千里光、石菖蒲、广防己、关木通、马兜铃、细辛、土荆芥、雄黄、砒霜、土贝母、野百合等均有致突变作用或致癌作用。雷公藤为免疫抑制中药,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红斑性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在治疗中观察到雷公藤对人体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有损伤作用,长期接触可使细胞染色体畸变。雷公藤也可使小鼠细胞染色体畸变。槟榔产地的居民口腔癌、食管癌及胃癌的高发生率可能与嚼食槟榔的习惯有关。槟榔和大腹皮均含有槟榔碱,水解后成为水解槟榔碱,对大鼠、田鼠和小鼠均有致癌作用。款冬花含类似克氏千里光碱,以含款冬花花粉的饲料饲喂大鼠,可引起肝血管内皮瘤。千里光含千里光碱,也可诱发大鼠产生肝癌。[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关木通含马兜铃酸,该成分具有抗癌和抗感染作用。但马兜铃酸又是一种致突变剂,能引起染色体损害,对啮齿类动物有较强的致癌作用。雄黄、砒霜以及枯痔散、紫金丹(锭)、牛黄解毒丸(片)、牛黄清心片、牛黄镇惊丸、安宫牛黄丸等均含有砷的化合物,而砷化物具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已证明砷可诱发皮肤癌、支气管癌和肝癌。土贝母和野百合具有抗癌和致癌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