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引起受体数目改变
1.高血压:研究证明,高血压病人β受体下调,反映血管系统内源性儿茶酚胺增高,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普萘洛尔、沙拉新
2.支气管哮喘:哮喘病人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数目减少,α受体功能相对明显导致支气管萎缩,应用β受体激动药加用受体拮抗药可有良效,长期使用β受体激动剂能引起受体数目减少
3.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现象
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如每日应用超过200IU的INS而没有出现明显的降糖效应,即称为IR.肥胖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脂肪细胞膜上受体数下降临床上对INS不敏感,生长激素、GCS、儿茶酚胺和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可引起组织对INS反应不敏感。
二、疾病引起受体敏感性改变
1.肝脏疾病:肝病患者对临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镇痛药和麻醉药的敏感性几乎都增加,甚至可诱发肝病。肝病可以影响VK依赖的凝血因子合成,应慎重口服抗凝血药。
2.肾脏疾病:肾衰时,病人对抗高血压药变得比较敏感
3.心脏疾病:器质性心脏病是心脏对地高辛和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等药物的敏感性发生变化
三、疾病引起受体后效应机制的改变:最典型的例子是病理因素一直强心苷受体后效应机制。对于甲亢、严重贫血所继发的高心排出量型HF、肺源性心脏病HF风湿活动期引起的HF,使Na-K-ATP酶后效应机制受到严重影响,应用强心苷治疗效果差。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先心等引起的HF,受体后效应机制没有受损,应用强心苷治疗效果较好。电解质紊乱引起的低钾血症使受到抑制,易促发强心苷毒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