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在过去的2009年里,点燃了该领域人士的热情,因此也使得关于维生素C价格发展趋势的讨论未曾间断。解读事物,无非是通过现象看本质,看透维生素C的命运也不过如此。本着剥茧抽丝的精神,揭去覆盖在维生素C价格趋势之外的“三层茧”——市场格局、供需关系、政策导向,也许就能初现端倪。
第一层茧:市场格局。
维生素C的市场竞争格局是典型的寡头垄断,全球大部分产能集中在中国,而中国的大部分产能又集中在四家企业。经过无序竞争、损失惨重等沉痛事实的洗礼,目前四家企业已经趋于理性,在格价制定以及竞争手段上达成了非常的默契。姑且不对垄断经济的性质做出评论,不可回避的事实是,这样的竞争格局使得处在垄断上游的少数企业有了绝对的话语权。同时,对价格的控制也就显示出了相当的强势姿态。
当前的市场格局是有利于四家企业的获利与发展的。若要打破这种联盟之间的默契,则需要:第一,要有某家企业为了更多的利润或是其他利益率先出来打破现行的规则;第二,要有一个具备相当实力,足可以与“四大家”抗衡的新企业出现。显然,照现存局面,被打破的必然因素是屈指可数的。
综合上面的分析,维生素C的价格恐怕还要继续维持高位。
第二层茧:供需关系。
除维生素磷酸脂为动物用药外,现有的维生素C大多数供应医药和保健品市场。而医药和保健品市场的增长前景是可期的。比如在维生素的消费大国——美国,肥胖等现象对健康造成较大威胁,再加上在经济危机影响下美国的医疗保健费用降低,因此,其国民对疾病预防的诉求非常强烈,从而推动了补充剂市场的消费增长。
下游需要的增加,无疑会给维生素C的市场发展再添一阵东风。而相对于维生素原料药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式,其下游制剂尤其是保健品市场则分散很多,竞争也就相对激烈,企业一般不会将原料涨价而带来的额外负担再次转嫁到终端消费者身上。换个说法,维生素C原料药市场就成了卖方市场,如前所述,只要现存的默契不被打破,其价格下降的可能性依然非常微小。
第三层茧,政策导向。
时间最近、影响最大的政策莫过于国家发改委刚刚发布的开展维生素C行业调查,限制新项目发展的政策。
政策甫一出台,人们的第一感觉是,国家终于要对维生素C出手了,其不可理喻的高价时代也即将结束。可是如果看得再深一些,不免要得出不同的结论了。
首先,政策是在限制,可是限制的对象是什么?是新增产能,这部分内容包括了新的生产企业和现有企业的新增项目。那么,政策无疑是为新企业的进入竖起了高门槛,也间接为现在已经形成寡头垄断的四家企业打击竞争对手助了一臂之力。没有新对手,垄断继续,价格的走势也就可想而知了。
再有,鉴于国家经济增长、税收等因素,对出台的政策的实施深度与力度也会有一定的把握,毕竟上述四家企业每年的纳税、出口利润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但关于限制维生素C产能政策的出台,对现有维生素C价格趋势是抑还是扬,目前还不好太早下结论。
剥去了维生素C的三层茧,不知是否能抽到真正的丝。是涨还是跌,纯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如何,近三年来维生素C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年终岁末,再次回首,不免借古人之口感叹:好风凭借力,送VC上青云。
本着剥茧抽丝的精神,揭去覆盖在维生素C价格趋势之外的“三层茧”——市场格局、供需关系、政策导向,也许就能初现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