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药/药学理论 > 药学其他信息 > 正文

提高乙肝患者生活质量 从初治药物选择开始

医药网2010-05-18
大号

  EASL新指南提出的治疗乙肝的目的是通过阻止疾病向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终末期肝病、肝癌、死亡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而不久前发布的《中国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得分最高的10%的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指数平均可达75分,远高于慢性乙肝患者整体平均分(64分),而得分最低的10%的慢性乙肝患者平均生活质量指数仅为52分。调查同时显示,生活质量指数较高的患者绝大多数都因从未发生耐药、坚持抗病毒治疗而使病情得到持久有效控制。

  “EASL新指南首次在慢性乙肝治疗目标中突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体现了现代医疗模式开始从关注患者的短期生理指标转向关注长期生活质量的新趋势。”谢尧教授指出,提高慢性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应从初治开始,合理方案的选择是治疗的第一步,持久的疗效完全可以实现良好的生活质量。持久的疗效就是要将乙肝病毒基因(HBV DNA)降至尽可能低的水平——EASL新指南所描述的理想的状况是低于PCR检测低限(10~15 IU/毫升);病毒被抑制的程度应确保能使生化指标复常、组织学改善和并发症得以预防。同时,持续保持HBV DNA低至检测不到的水平。这不但是降低病毒对核苷类似物发生耐药危险的关键,也增加了e抗原(HBeAg)阳性患者发生血清转换、e抗原阳性和阴性患者表面抗原(HBsAg)转阴的可能性;对于e抗原阳性和阴性的患者,最理想的治疗终点是持续的表面抗原消失,伴或不伴表面抗体出现,这关系到慢性肝炎活动性完全并明确的缓解和长期转归的改善;在e抗原阳性患者中,持久的血清转换是满意的终点,因为已经证实其与预后改善相关;未达到血清转换的e抗原阳性患者以及阴性患者,经核苷类似物治疗后,维持HBV DNA在检测不到的水平,或经干扰素治疗后,HBV DNA持续检测不到是另一个最满意的治疗终点。

  “对初治药物的选择决定了乙肝患者是否能够持久稳定控制病情,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谢尧教授介绍,初治选择具有高耐药基因屏障的低耐药率药物,是因为耐药是抗击乙肝道路上的“暗礁”。遭遇耐药“暗礁”,会导致抗病毒药物失效、病毒反弹,患者不得不加用药物或者更换药物,这不仅给患者增加了额外的治疗成本,而且还会大大增加后续治疗方案发生耐药的可能性。这就容易使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限制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经济负担越来越重,病情还可能向肝硬化、肝癌的方向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对此,EASL新指南将恩替卡韦确立为慢性乙肝核苷类似物治疗的首选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核苷初治患者使用恩替卡韦治疗5年,94%的患者的病毒载量可降至不可测水平(<300拷贝/毫升);此次EASL公布的最新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恩替卡韦治疗6年,累计耐药发生率仅1.2%,为目前同类药物中耐药发生率最低的药物。

  “初治选择只有一次!”谢尧教授强调,慎重选择初治策略,有助于患者从一开始就能迅速持久地控制病情,远离耐药困扰,从而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找回轻松生活。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2024年好课

880起

查看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