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口腔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皮样或表皮样囊肿——口腔执业

  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为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发展而形成囊肿;后者也可以由于损伤、手术使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皮样囊肿囊壁较厚,由皮肤和皮肤附件所构成。囊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腺、汗腺和毛发等结构,中医称为“发瘤”。囊壁中无皮肤附件者,则为表皮样囊肿。

  1.临床表现:多见于儿童及青年。皮样囊肿好发于口底、颏下,表皮样囊肿好发于眼睑、额、鼻、眶外侧、耳下等部位。生长缓慢,呈圆形。皮样囊肿常位丁黏膜或皮下较深的部位或口底诸肌之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囊膜表面的黏膜或皮肤光滑,囊肿与周围组织、皮肤或黏膜均无粘连,触诊时囊肿坚韧而有弹性,似面团样。

  皮样或表皮样囊肿一般无自觉症状,但位于口底正中,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或颏舌肌以上的囊肿,则多向口内发展;囊肿体积增大时可以将舌推向上方,使舌体抬高,影响语言,甚至发生吞咽和呼吸功能障碍;位于下颌舌骨肌或颏舌骨肌以下者,则主要向颏部发展。

  2.诊断:皮样囊肿的诊断除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外,穿刺检查可抽出乳白色豆渣样分泌物,有时大体标本可见毛发。在镜下可见有脱落的上皮细胞、毛囊和皮脂腺等结构。

  3.治疗:手术摘除。在口底下颌舌骨肌,特别是颏舌骨肌或颏舌肌以上的囊肿,应在口底黏膜上做弧形切口,切开黏膜,显露囊壁。因囊壁较厚故可用手指或钝器分离囊肿,完整摘除;如囊肿位下颌舌骨肌以下,则应在颏下部皮肤上做切口。囊肿摘除后,分层缝合创口。颜面部表皮样囊肿,应沿皮纹在囊肿皮肤上做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囊壁,然后将囊肿与周围组织分离,完整摘除,分层缝合。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口腔执业-高效定制班

2024年好课

39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