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为腮裂和咽裂的发育异常,形成腮裂囊肿或瘘管。以第二腮裂囊肿最常见,占95%以上。瘘管经颈内、外动脉之间下行,下端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开口于皮肤,但以肌缘的中下1/3部多见,瘘管上端可达咽隐窝。囊壁有许多淋巴滤泡,囊内有黏液,淋巴滤泡与咽壁淋巴滤泡相关联。
【诊断要点】
1.囊肿多在成年发生,位于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方,位置固定。呈球形,表面光滑,边界尚清,囊性,与皮肤不粘连,深部固定。因囊壁淋巴滤泡与咽部相通,咽部感染或感冒时囊肿可增大,感冒或咽部感染好转肿物可复原。如发生感染则囊肿增大,局部有炎症表现,如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囊肿穿刺可抽出乳白色液体,镜检有胆固醇结晶。
2.先天性腮裂瘘多在婴幼儿发生,胸锁乳突肌前缘各部位可发现小瘘管,流少量黏液或白色液,有时可引起反复感染。
【处理要点】
1.手术切除囊肿,局部作切口,完整切除,不残留囊壁。
2.腮裂瘘应先向瘘管内注入亚甲蓝,皮肤切口包括外瘘口一起分离,沿瘘管位置追逐上行,直至咽隐窝。因瘘管较长,一般均在颈部不同水平作多个阶梯状切口,瘘管炎症急性期不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