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血管系统药物
(1)硝酸酯类
1)硝酸酯类产生耐药性的机制:老年人多长期持续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巯基耗竭,出现耐药性。
2)反跳现象:长期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的患者,可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若突然停药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剧烈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停药时应逐渐减量。
3)零时效应:多发生在采用长间歇用药方案的患者,即在用药末期,体内药物浓度很低,扩冠作用减弱,长时间心肌供血不足,诱发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
4)预防耐药性的措施:调整给药次数和时间;补充巯基,如甲硫氨酸、N-乙酰半胱氨酸(痰易净);与其他非硝酸酯类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如ACEI类药物)合用或交替使用。
(2)洋地黄类药物(地高辛)
中毒发生率高,不宜用负荷量,多用维持量法。
(3)抗高血压药:
原则小剂量开始,注意预防体位性低血压。首选作用缓和的药物,避免由于血压下降过低、过快,导致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和诱发心绞痛。
(4)抗心律失常药物:
防出现窦房结复律时间延长,出现过长的窦性停搏。
(5)β受体阻断药:
耐受性差,注意从小剂量开始,并严密观察病情。
2.应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须注意的问题
(1)安眠药
老年人尽量不用或慎用安眠药,尤其对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的病人,使用该类药物可使其睡眠节律紊乱;长期用巴比妥类药可导致骨软化、骨折。
(2)中枢性镇痛药(吗啡、哌替啶)
多用于严重外伤及肾结石、胆结石、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肿瘤晚期等患者,应适当减量。对于合并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前列腺肥大等病的病人应用此类药物时更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