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区的解剖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1.舌下区的境界位于舌和口底黏膜之下,下颌舌骨肌和舌骨舌肌之上。前界及两侧界为下颌体的内侧面,后部止于舌根。
2.舌下区的内容
(1)舌下腺及下颌下腺深部:舌下腺前端与对侧舌下腺相接,后端与下颌下腺深部相邻,外侧为下颌骨的舌下腺窝。
(2)下颌下腺导管及舌神经:舌神经自外上钩绕下颌下腺导管,经导管下方而转至其内侧和上方。
(3)舌下神经及其伴行静脉:舌下神经越过舌骨舌肌浅面,发出分支分布于舌外诸肌,在舌骨舌肌前缘深入舌内,分布于舌内诸肌。
(4)舌下动脉:行于舌下腺与颏舌肌、颏舌骨肌之间,在舌下区前部黏膜下与对侧同名动脉吻合。
舌的解剖结构特点、淋巴回流特点1.上面(舌背)舌背以界沟为界,分为舌前2/3和舌后1/3.舌前2/3又称为舌体,舌后1/3称为舌根。舌前2/3分布有四种舌乳头:
(1)丝状乳头:数量多,分布于舌体上面,司一般感觉。
(2)菌状乳头:散在分布于丝状乳头之间,司味觉。
(3)轮廓乳头:一般为7~9个,排列于界沟前方,司味觉。
(4)叶状乳头:为5~8条并列皱襞,位于舌侧缘后部,司味觉。
舌后1/3黏膜尤舌乳头,但有结节状淋巴组织,称舌扁桃体。
2.下面(舌腹)
黏膜平滑,与舌下区黏膜相延续,并在中线形成舌系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舌系带两侧各有一条黏膜皱襞,称为伞襞。舌系带两侧的口底黏膜上各有一小突起,称为舌下肉阜,为下颌下腺导管及舌下腺大管的共同开口。舌下肉阜两侧各有一条向后外斜行的舌下襞,为舌下腺小管的开口部位。
3.肌层有舌内肌和舌外肌。舌内肌是舌上纵肌、舌下纵肌、舌横肌及舌垂直肌,收缩时改变舌的形态。舌外肌分别是颏舌肌、舌骨舌肌、茎突舌肌及腭舌肌,收缩时改变舌的位置。
4.舌的淋巴管引流
(1)舌尖淋巴管:大部分至颏下淋巴结,小部分至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2)舌体边缘或外侧淋巴管:部分至下颌下淋巴结,另一部分至颈深上淋巴结。
(3)舌中央淋巴管:汇入颈深上淋巴结,亦有汇入下颌下淋巴结者。
(4)舌根淋巴管:汇入两侧颈深上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