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知识

首页 > 口腔医学知识 > 其他 > 正文

颌骨骨髓炎(1)

颌骨骨髓炎(osteomyelitis of jaws)

是指发生于颌骨骨质和骨髓的炎症,多数为化脓性炎症,常与颌面部软组织炎症同时存在。最常见的病原菌是化脓性细菌,临床上多为混合性细菌感染。少数为结核杆菌、螺旋体和放线菌等引起的特异性炎症。

颌骨骨髓炎的常见类型及病理变化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多来自于牙源性感染,常继发急性根尖周脓肿和根尖周肉芽肿或根尖周囊肿等慢性根尖病变,少数情况亦可由外伤后感染和血行感染引起。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急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局部和全身症状明显,可并发败血症、颅内感染等。患部剧烈疼痛,可出现多个牙松动。发生于上颌者,可并发上颌窦炎。发生于下颌者,炎症较弥散、广泛,可出现下唇麻木,若炎症侵犯咀嚼肌时,可引起张口受限。

病理表现为骨髓组织高度充血和炎症性水肿,并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且随炎症的进展,组织溶解坏死,骨髓腔以化脓性渗出物和坏死物质充满,形成脓肿;病变区骨小梁的成骨活性降低,破骨活性增高;残存于脓肿内或坏死组织内的海绵状骨小梁,由于失去血供而导致骨细胞和骨细胞的完全消失,形成死骨(sequestrum),其周围有炎性肉芽组织。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可来自于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由毒力弱的细菌感染引起。

下颌磨牙区好发,患部可表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肿胀。相应的面部有炎症浸润、瘘管滴脓,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如果死骨形成广泛,可导致病理性骨折。X线表现为虫蚀状(moth-eaten)骨吸收,有局灶性阻射影。伴有骨新生时,则有骨硬化的表现。

主要病理表现为伴有明显骨吸收和死骨形成的化脓性病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死骨主要表现为骨细胞消失,骨陷窝空虚,骨小梁周围缺乏成骨细胞。死骨周围有炎症性肉芽组织,使死骨与周围组织分离。小块死骨可从瘘管排出,大块死骨周围有纤维结缔组织围绕。病变周围有时可见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伴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死骨摘除后,纤维组织增生活跃,分化出成骨细胞,并形成反应性新骨。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