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半岁娃被接种过期疫苗,护理操作不对有多可怕?护理人员必看!

2018-10-12 17:11来源:医学教育网T

最近,江苏南通发生一起接种过期疫苗案件。据媒体报道,王先生带6个月宝宝去当地卫生所打疫苗,后来发现宝宝接种的疫苗是过期疫苗,王先生声称“护士打疫苗之前,瓶子滚到了地上”。相关部门调查之后发现,被接种疫苗确实是过期疫苗,涉事接种医生在接种时失手掉落了疫苗瓶,寻找时捡到过期疫苗,没有核对就对宝宝进行了接种。

尽管有关部门为护士正了名,不是护士干的,是疫苗接种医生干的。但疫苗接种很多时候都是由护士来操作的,日常打针更是大部分护士都会接触到的护理项目。上述事件是否对宝宝身体造成影响,目前还未知,但带来了深刻教训值得医护人员反省。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打针的护理规范吧!

1、着装规范,掌握洗手指征,做好手卫生。 

2、根据注射类别准备职业防护物品。 

3、查看药品、注射器、输液器等质量,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4、查对:药品质量、患者身份、注射类别及其他用物。

5、实施注射: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1)注射部位按要求消毒(以注射点作为中心,内向外,直径5cm以上)、待干(1—3分钟)。 

(2)药液现配现用。 

(3)根据药液量、粘稠度和刺激性选择注射器及针头。 

6、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1)避开神经血管处、炎症、硬结、疤痕及患皮肤病处进针。 

(2)需要长期注射的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3)静脉注射时选择血管应远心端到近心端。

(4)其他穿刺根据体表标志寻找正确的穿刺点。 

7、正确实施注射或穿刺(采血)。根据治疗、护理、诊断性穿刺、(采血)、椎管内麻醉等具体情况判断穿刺是否成功,实施注射(采血)。 

8、掌握合适的进针深度,快慢适度,做到无痛注射。 

9、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10、正确处置医疗废物。 

11、做好安全防护,预防职业暴露。

显然,上述疫苗医生问题出在第三条“查看药品、注射器、输液器等质量,合格并在有效期内。”和第十条“正确处理医疗废物”上。可能该医生第一次注射疫苗时候出于职业惯性,确实进行了药品检查,但第二次就疏忽大意了,同时也没有做好过期疫苗的处理,这两者有一件做了都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可惜,一件也没做。

这件事警醒医护人员,千万不要小看规章制度和流程的重要性,一旦图省事或者马虎大意,不按流程来,后果不堪设想。现在医患矛盾新闻时常能看到,部分原因是家属和患者无理取闹,但也有一部分是医护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按照规章制度和流程操作,能避免大部分操作失误,也能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的医患矛盾。

【医学教育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取消 复制链接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