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执业药师考试 > 其他信息 > 正文

《中药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总结

《中药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总结:

近年来,我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在《中药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小结如下。

在《中药学》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着“二一少”的问题,即内容多、学时多、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少。教师任务重,成天忙于应付教学,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要扭转局面,必须强化基础,精简内容。

1.突出重点内容

《中药学教学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中药的理论和功效主治是《中药学》教学的重点“,并要求”讲清楚功效的概念,运用中医药理论分析功效,以功效联系主治、用法,有机地将几方面内容结合起来“。教学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内容,以”性能—功效—主治“为纲,将其它相关内容一线贯通。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切忌泛泛而谈,面面俱到。

2.避免重复内容

《中药学》中有很多重复的内容,如同—功效主治,少则要讲5~6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多则要讲20余次。内容重复,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要处理好这一问题,就要精简教学内容。如祛风湿药,能祛除风湿、解除痹痛,治疗痹证。这一功用涉及本章所有药物,可在言中详加交待,并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课程,讲深讲透。讲到具体药物时,重在同中求异,突出性。如威灵仙性善走窜,长于治行痹;防已性寒清热,偏于治热痹;木瓜善通肌腠之湿滞,以治着痹为宜;附子散寒蠲痹止痛,以治痛痹见长。如此组织教学,既避免了内容的大量重复,又体现了中药教学的特色。

3.注意衔接内容

《中药学》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各科均有密切联系。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突出学科的独立性,又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尤其要衔接好各科之间的内容,不能重复。大凡药物的功效,可联系所学知识加以阐发,重点讲授;主治内容,可联系《中医诊断学》及临床各科知识加以分析,突出与功效相对应的主治关系。如麻黄宣肺平喘,主治风寒束肺之喘咳证。至于其它原因所致之喘咳,只须点到辄止,不必深究。药物配伍,一般只介绍配伍原则,不具体讲解方剂组成及方义。

4.增加自学内容

为了保持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作为教材把相关内容编写进去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否都要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来讲授,值得探讨。有些比较浅显、易读易懂的内容,如驱虫药、涌吐药、截疟药等,课堂上就不必再讲,安排学生自学即可。教师指定阅读参考书揭于学习要点,提供学习思路,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2024年好课

880起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