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网校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卫生网校 > 乡村医生事迹 > 正文

乡医李文强——圆村民健康梦

25年,43800公里。这是几年前媒体估算出的一位身高不到一米五的先天性大骨节病患者的问诊路长。本是被需要照顾的人,却是当地786名百姓心中的“守护神”,他就是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光明村乡医李文强。

1986年,初中毕业的李文强看到村民有了病要到十里外去求医,便萌生了学医的念头。6年后,李文强带着父亲借来的1000块钱敲开了从医梦的大门,如愿开始了自己的专业医士学习。1996年,光明村第一个卫生室在李文强家成立了,也就是从这一年起,李文强不分昼夜“随叫必到”的乡医生涯开始了。

25年行医路我的眼里没有“我”

行医最初的十二年,李文强一瘸一拐行走在光明村的山峁间,穿梭在百姓家。等到2008年,攒够了2400块钱的李文强又迫不及待的给自己买了辆摩托车,想让自己的“速度”快一些,然而他忘了考虑摩托车究竟适不适合他,不得已,砸掉坐位改装到弯梁上,这下,快是快了,摔倒也成了家常便饭般事情。

2012年,替人看病的路上,摩托车砸伤了膝盖,最后被患者家属救起送到了省人民医院。行医数载,他出诊从不收费,开的药都是最便宜的,打针的费用还是几毛钱,动不动就为乡亲免去费用,哪有钱给自己更换砸坏的膝盖骨。或许是好人有好报,得知他的故事,医院免费为他更换了一块价值2.5万元的膝盖骨。

凭一己之力行仁心医术

“起死回生妙手回春”在他治疗的患者中不胜枚举。2012年,78岁的村民李文汉老人,因患胸膜炎等多种疾病在市县医院住院多日,但病情愈来愈重,家属接到病危通知书把老汉接回家,准备后事,他得知老人没有要命的病,就马上到家里询问病情,查看了住院治疗病历,电话咨询了县医院主治大夫,开始给患者用药打点滴,叮咛家属让他试试看,他连续给患者用药3个月后,老者病情明显好转,开始吃饭进食,他坚持每天上门检查用药,后来李文汉老汉下地走路了,逢人就说“不是建民(家)娃,我早不在人世了”,就这么严重的患者,从回家昏迷不醒到下地走路,持续用药3个多月,他只收了家属200多元的医疗费用。

2016年10月26日,一组村民79岁的李万华老人,因严重性贫血在县医院住院,后因肾衰转到市医院治疗多日,呼吸困难,昏迷不醒,家属已经放弃治疗回家,他得知后到家查看,本着挽回生命的一线希望开始给患者输液、输氧,第二天患者苏醒,他满怀信心持续用药十多天,病人开始进食说话,直到下床恢复体力,他只收取了家属医疗费50多元,家属感激不尽,在百姓中到处宣传,还给他专门做了一面锦旗送到卫生室。

疾病预防一直是他工作的一个重点。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诊治是他从事村医多年的首要任务。每年他都要对全村45名高血压患者、12名糖尿病患者、5名重度精神病患者入户上门随访查体,个人出资1000余元购买血压测量仪、听诊器、体温表共15套,发给了65岁以上贫困户家庭,现场培训他们。

李文强每年诊治的人次超过1200人次以上,出诊率超过50%,先后为乡亲减免了10余万元的医药费,“赔”上了三辆摩托车、一辆代步车,还有自己的两条腿,然而这些都阻挡不了他的行医路。

知天命知乡医难

李文强的日常既是他个人的职责担当,也是他作为政协委员的职责体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道德模范”“三秦最美医生”这些美好光环都是党和政府对李文强坚持敬业奉献的最好回报,但他也有“美丽”的忧愁。

“当了这么多年乡医,我现在的梦想越来越实际。现在我轻易都不愿意出远门,实在是害怕村里人谁要是有个啥事我赶不回来咋办!”李文强说,医学越来越发达,城市里的医疗条件越来越好,但是村民们看病依然还是难。这个难,是没有人愿意来当乡村医生,更别提沉得下心看得了病;这个难是乡村医生对于一个村庄真的是太重要了,基础的医疗知识观念的普及,任何疾病的初诊,以及所有急诊的判断诊治和运送,乡村医生要操的心要做的事实在是比医院里一名专科大夫要承担的多;这个难,也有乡医自身没有条件去不断更新医疗知识,很多时候只能束手无策;这个难,还有乡亲们走出大山去看病的诸多艰难;这个难,还有乡医在生存面前的尴尬。

李文强的梦想

好在身为政协委员,他的忧愁能够用提案去呈现。“我现在的梦想,就是有什么方法能够解决这些困难,让更多人和我一样成为乡医,和我一起来守护乡亲们的“健康梦”。李文强说,这个梦,需要大家和我一起共同来努力和实现,而在此之前,他还会继续身体力行,继续守护他的“光明村”,守护他的乡亲们。

精品课程

乡村全科助理-超值精品班

2025年课程

10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