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网校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卫生网校 > 乡村医生事迹 > 正文

潼关县小村名医刘永生

“18年前,我做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连起床都成了问题。刘医生每天上门给我做针灸、推拿、拔火罐,一个月后就能下地了!”近日,57岁的陕西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村民贾引玲说,“有刘医生在,我心里踏实。”

在潼关县,58岁的乡村医生刘永生名气很大,河南、山西等地也常有人慕名来找他看病。四十一载春夏轮回,他夙兴夜寐、待患如亲,先后接诊病人9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为守护乡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做出了突出贡献。老百姓称他是“身边的120”和“恩人”。

寺角营村是个贫困村,位于潼关县东北部,北依黄河、南接秦岭,刘永生就出生在这里。小时候他腿骨折,老支书及时送来乡亲们凑的20元钱,解了燃眉之急。“从那之后,母亲就经常嘱咐我说‘你以后要学门手艺,将来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件事坚定了我要从医的信念。”刘永生说。

“一把草,一根针,自种自采自制自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缺药少设备,刘永生常常抽空上山采药,用卖药的钱买银针和医书。

失败的教训,曾让刘永生刻骨铭心。1978年,村里有个孩子胳膊脱臼,他反复拉拽都没复位成功。“孩子爹妈说‘你连这都弄不了,还能当医生?’”刘永生说,到了县医院,大夫却很快解决了问题,“这事对我影响很大,光有心劲还不行,必须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此后,他专程到医院骨科学习脱臼复位,逐渐熟练掌握了这项技术。

“群众需要啥,我就学啥”“在实践中学,在书本上学,在失败中学,向专家学,向老百姓学”,这是刘永生的学医经验。每天无论忙到多晚,他都会剪贴好搜集的秘方、写下检查复诊的体会,如今笔记已积累了70多本。

只要听说哪里有知名专家举办医疗技术培训,刘永生总是想方设法参加,不仅掌握了按摩、艾灸、洗胃、导尿等专业技术,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如今,刘永生医术越来越高,得到的认可也越来越多,先后获得陕西“优秀乡村医生”“白求恩精神奖”和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开始我并不支持他在村里当医生,风险大又不挣钱。”妻子王榜花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后,卫生室业务量大增,王榜花当起了刘永生的助手,这才深刻理解了丈夫的选择。“老百姓说‘你可千万不能走’,的确,周围哪个人有啥病用啥药,他都一清二楚。他干得光荣,我也觉得自豪!”王榜花笑着说。

刘永生给全村1500多人都建了健康档案。不少老人在长达二三十年时间里,都是他主动上门服务。

“以前别人骑摩托拉我爸去给人看病,摔过好几次。”儿子刘博说,为了能及时出诊,刘永生花了近3万元买了辆小轿车,这辆车便成了老乡们的“120”救护车。一天晚上,村里有位孕妇即将分娩,刘博赶紧开车送她去医院。“我爸在车上一直耐心照顾她,到了医院娃顺利出生,我们真心高兴。”刘博说。

74岁的党珍贤老人得脑梗已3年,经过刘永生的治疗,她现在能拄着拐杖走路了。“他不放心我一个人在家,隔三差五就来看看我,不光治病,还帮我做饭、锄地,人好得很。”党珍贤说,“有时他没来,几个志愿者就来了,给我洗头洗脚,能干的都干。”

寺角营村成立了刘永生志愿者服务队,帮助老百姓解决生活困难。寺角营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郑平喜说,刘永生的精神感染了许多人,村里涌现出不少“好儿媳”“好公婆”,明荣知耻、崇尚善行蔚然成风。

如今,潼关县卫计系统800多名医务工作者长期活跃在社区、乡村,为老百姓送去志愿服务。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刘永生志愿者服务队成员。

潼关县卫计局党委副书记刘云侠说,截至今年8月,潼关县卫计系统的刘永生志愿者服务队已开展活动163次,累计服务群众达7万余人次。刘永生精神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党员干部、医务人员,他们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刘永生精神。

精品课程

乡村全科助理-超值精品班

2025年课程

10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