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乡村医生秦晓云:扎根基层,情系乡村
初春时节的大理,天高云淡,暖意融融。秦晓云背上药箱,打算在过年前随访村里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
“过去我们村建档的高血压仅有20多个,大家有病不敢说,也不愿吃药,对疾病的认识非常有限……”秦晓云是大理市上关镇大把关村委会独木桥村村医,卫校毕业后的她在家乡极度缺医的情况下,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扎根基层,为村民服务。经过7年的努力,村里的百余名高血压患者如数登记建档,并定期服药,村民对疾病的认知率也大大提高。
“2012年,毕业于大理卫校的秦晓云在州中医院工作三年后,在镇卫生院院长的邀请下,回乡接管了村卫生室。”大把关村委会主任杨银龙告诉记者,村委会有4个自然村530户1914人,因地处山区,过去交通不便,村卫生室一度存在难招人、难留人的现象。缺医时,村民们有个小病小痛都要跑到20公里外的镇上就医。2016年,在共青团云南省委及云南青基会的牵线搭桥下,由爱心企业捐资,大理市政府配套资金的“上海医药希望卫生室”建成后,有了秦医生和订单定向培养的村医驻守,较大地改善了村庄的医疗卫生条件和服务能力。
来到村民左孝成家,秦晓云为他进行了动态血压检测与抗高血压药物药效评价,确定血压控制良好后,交待他一定按时服药,并控制盐摄入量……
患高血压13年的村民赵润年告诉记者,自己曾因不重视高血压而患过脑梗。过去,不愿吃药是因为怕吃药“上瘾”,后来,秦医生和同事经常上门宣讲疾病常识,现在,自己已不会再谈病色变了。
村民们告诉记者,常见病、多发病及农机外伤等问题,村医都能解决。最方便的是,即便是夜里,只要打个电话,村医便能及时上门服务。
秦晓云的手机微信群,记录着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云南青基会对村医组织的培训内容和期数。“在为村民服务过程中,有啥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网上咨询的方式请教上级医生或专家。”2016年,秦晓云第一次到上海,就是参加云南希望工程“乡村医生培训”公益项目,之后,每年都有“请进来”的专家或临床经验丰富的一线医生“上门”培训,内科、外科、妇科、骨科、儿科、心外科等专业领域,自己的基础诊疗能力也随之提高。
春风拂面,走在家乡熟悉的小道上,秦晓云向记者吐露心声,“我最羡慕老师的待遇水平,如果乡村医生能和他们一样,相信会有更多人愿意加入这个行列,扎根基层,为父老乡亲服务,为基层医疗卫生注入新活力。”她同时表示,自己接下来想学点中医针灸推拿方面的技能服务乡亲,会一辈子努力做好乡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