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家堰村,提起查祥法,无人不晓。很多老人都说,查祥法是他们健康的“守护神”,由此可见查祥法在他们生活中的地位。
“我一辈子都与乡村医疗事业打交道。”查祥法说,今年已经63岁的他依然坚守在这个乡村医生的岗位上,因为他与同事的身体都还行,所以到目前也没有派人来接他们的班。而在相邻的几个村,已经由大学生来接班了。
1969年的时候,16岁的查祥法经村里推荐成了一名乡村医生,从此与这个岗位结下了一辈子的缘分。当年,村里有位乡村医生因为出嫁而离开了,于是需要有人来接班,查祥法因为有文化而进入了村干部的视野,最终进入大名单。
查祥法说,他先是来到乡里的卫生院,跟那里的医生学习医术。因为乡村医生什么病都要看,所以他学习的是全科。那时年纪小,跟着学习就已经能计入工分,所以他学习很认真,虽然离家很近,但他依然住在医院里。他上午看病实践,下午上课学习理论,晚上还要跟着医生出诊。
经过4个月的学习,查祥法回到乡村卫生室开始了独立看病。那时都是一些常见病,所以他都能承担下来。最辛苦的就是夜晚出诊。“有时一天夜里要出两三趟,整夜都不用睡觉了。”查祥法说,有几次在雨雪天气的凌晨出去,白茫茫一片。但医生的责任感使他没有任何退缩。
“我们村里有一个人,只要发烧到38度就要痉挛,所以必须要去。”查祥法说,有一次下大雪,他摔倒好几次步行到患者家里。等处理完回到家时,脚已经冻僵了。
正是用真心与热情,查祥法成了村民们口中的“守护神”。
让成绩优异的儿子选择学医
乡村医生的辛苦与清贫让儿子查晔军从小看在眼里,父亲在行医过程中的快乐与痛苦,也一次次撞击他的心灵。
查晔军从小学习成绩就非常好,人也有礼貌,非常懂事,村民们都说这是查祥法的家教好。查晔军到了初中之后,在学习上更加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学校里出了名的尖子生。他如此努力,家里人都知道他想用自己的成绩改变命运,能够考一所好大学,学一个好专业,找一份好工作。
中考成绩揭晓后,查晔军的成绩在平湖全市属于前列,有了外出读高中的机会。当年嘉兴一中在平湖录取5名学生,查晔军就是其中之一。
在高中,查晔军的成绩一直保持领先,这与他的努力分不开。3年之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查晔军参加了高考。考试成绩出来后,查晔军的成绩在全省排名靠前。凭借他的成绩,有很多选择。
面对众多学校与专业,很少干涉儿子学习的查祥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学医!听到父亲的想法时,查晔军愣了一下,因为他知道,医学是一个很辛苦的专业,医生是一个很磨人的岗位。看到父亲一辈子坚守在医生这个岗位上,查晔军有点犹豫,因为他自己想报清华大学。
“还是学医吧,做一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查祥法深情地对儿子说。经过再三商量,查晔军同意了父亲的要求,在志愿表上填下了北京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
查晔军就是这样一个人,既然选择了,就会努力去学。后来,他又硕博连读,毕业后进入国内顶尖的骨伤科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
热心老医生搭建连心桥
儿子能进入这么好的医院工作,查祥法自然是非常高兴的。但他又有些遗憾,因为儿子不能为村民们服务了。这可怎么办?
“让儿子回来义诊吧!”查祥法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查晔军实在太忙,只能趁放假的时间。于是,查祥法给儿子定了规矩,只要放假,就从北京回来,他则联系好需要医治的村民过来。
查晔军很听父亲的话,说到底也是对乡邻有感情,因此,他放长假就会回家一趟。而在回家前的几天,则成了查祥法最忙碌的时候。他就要花时间穿梭在田间地头,去告知村民们儿子要回来的事,如果有需要的,就可以来找他儿子诊治。
“总要跑上一个星期吧。”查祥法说,村里的人家几乎都不会漏掉,有时甚至还会通知邻村的人。就这样,每次儿子回来不是休假,而是来义诊的,反而比在医院里更忙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每天都会有10多名村民拿着拍的片子过来。
张云梅就是受益者之一。张云梅因意外脚受伤了,在当地一家医院手术后一段时间依然有明显疼痛感。查晔军拿着片子仔细查看,发现张云梅没有手术的脚板也有裂伤,需要手术解决。在查晔军的指导下,手术很成功。“如果不是祥法带儿子来,我这伤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好。”张云梅很是感激。
有时病情比较紧急,查晔军又无法回来,面对求助者,查祥法就把片子拍下来用微信传给儿子,让儿子远程诊断。当儿子找出病因,给求助的村民治疗意见后,查祥法很是满足,他觉得儿子学医不但救了其他人,还救了村里人。
“还是祥法热心,其他人恐怕会嫌麻烦的呢。”受益人张金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