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黄墩镇医院医生韩瑜,出生在皂河镇的中医世家,他家如今还珍藏着爷爷曾经用过的老式消毒灯以及爷爷在世时的笔记和奖状。每每看到爷爷留下的老物件,他说这些东西都是过去理疗卫生文化的缩影,值得永远地珍惜和珍藏。通过这些年来自己的从医经历,韩瑜认为,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一颗悬壶济世的仁者之心。下面,我们就来听听韩瑜讲述有关这盏老式消毒灯的故事。
清朝末年,我爷爷的伯父是宿迁项王庙的和尚,法号象明。因为自幼多病,骨瘦如柴,家人把他送去当和尚。他一边修身念佛,一边苦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山海经》及《针灸大全》等名著。20岁后,跟随师父行医看病,在针灸方面有所造诣,当时被老百姓称为“神针华佗”,特别对中风偏瘫、面瘫、腰酸背痛等疾病,可以说是针到病除。
有一次,有位中风偏瘫病人前来行针灸治疗,到第5天时,病人针眼处发炎了,后来化脓了,我爷爷的伯父一连几天也没休息好。针眼处发炎,一定是针灸针没消毒好的原因,那时处于缺医少药阶段,于是他决定自掏腰包,买了一盏消毒灯。他用多年的积蓄,从一个商人那里购得一盏德国制的消毒灯。这盏消毒灯很特别,铜质材料,有底座,有上下支撑架,底盘上有燃料口及调节火焰的开关旋钮。这个消毒灯燃料很广泛,酒精、煤油等都可作为燃料。
自从有了这盏消毒灯,我爷爷的伯父每次为病人针灸前,都要把针头放在消毒灯火焰上烧烤一下,以此达到消毒灭菌效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他再也不担心因消毒不好使病人针眼处感染了,这盏消毒灯一用就是很多年。这盏消毒灯后来传到我爷爷手里时,又配备了消毒盘及汤药罐,不仅消毒效果提高了,用途也更加广泛了。
我爷爷在他的影响下励志学医,17岁在上海一家药铺当了几年学徒工。为提高自己的医术,又考入科学医药学术专业班脱产学习,于1954年元月份结业。爷爷先在皂河街开设第一家“广济生药铺”,主营针灸与抓汤药。这时,爷爷的伯父已达100岁高龄,不能再为百姓针灸了。他把我爷爷叫去,把消毒灯使用规范详细讲解了几遍,把一生中遇到的特殊穴位针灸及疑难疾病中医诊断方面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爷爷。
我爷爷在1957年还为本村几位天花患者治过病。他告诉我,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是最古老的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强,病情重,没有患过天花或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均能被感染,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病毒血症,染病后死亡率高。最基本有效而又最简便的预防方法是接种牛痘。人类正式证实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是从1798年开始的,正式根除天花是在1980年。我爷爷在1957年接触了几例天花患者,因为需要隔离,他就把这几个人带离居民区,去野外搭帐篷露宿,带着消毒灯与熬药灌,煎汤药给他们喝,直至隔离结束时全部好转,无一例死亡。当年4月,原宿迁县人民委员会授予爷爷“模范卫生工作者”称号。
我爷爷在世时,常和我讲他抗击疟疾的故事。疟疾俗称“打摆子”,也就是疟疾大流行那年,我爷爷把他经营的药铺里一部分中药捐献给了皂河医院,另一部分中药带回自己的村里,主动到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申请建立卫生室,进行抗疟活动。当时农村正处于缺医少药阶段,加上每天都有新发疟疾病人,我爷爷查阅大量资料,得知用青蒿煎汤喝可快速高效治疗疟疾引起的发热,于是他把消毒灯、熬药罐及中草药带到各家各户,对于每个病人都要经过3次望、闻、问、切,才能做出最后诊断。我爷爷把熬好的汤药冷却后,亲自端给病人把汤药喝完后,才放心去另一家,每到一家都分文不收,防治疟疾收到明显效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1961年,由于他抗疟成绩卓著,同年5月被原宿迁县人民委员会评为全县“二等模范医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