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网校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卫生网校 > 乡村医生事迹 > 正文

七十岁乡村医生尚超海20年坚守岗位

立夏头伏的第一天,最热的中午时分,托里镇查干莫墩村的乡村诊所里,却是人来人往。维吾尔小男孩手指夹到小四轮拖拉机的轮子里,哭着跑来包扎的;蒙古族大妈头晕,测量一下血压的;哈萨克族老奶奶感冒了,来诊所挂吊针的……而这个60个平米的乡村诊所里,只有一个70岁乡村医生——尚朝海一个人在忙前忙后。老人身穿洁白的衬衣,衣领挺括,稍瘦适中的身材,脊背挺直,步履如风。

只见他给病人挂上吊针,就一分钟不停歇地来到配药室,用一个铁制的石臼、石棒,将形状如颗粒花椒的五味子不停地捣碎,旁边的桌面上平铺的报纸上放着一堆一堆的黄芪、当归、川芎等中药材,听到我好奇地问:“为什么要把五味子捣碎了入药呢?”,老人给我抓起一把五味子,一边在手心中拨动着,一边告诉我:“五味子只有三味在表皮里,还有两味在内心里,捣碎之后五味子才能充分发挥药效。”过了一会,一个身材高大的蒙古族村民,来取走了一包已经配制好的中药,老人告诉我,他昨晚喝多了酒,头痛欲裂,早上就给尚超海打电话,请尚超海给配上几副醒酒的中药。

高中毕业后的尚超海,在老家河南学习了中医。1991年,尚超海来到新疆投奔亲戚,便在托里镇查干莫尔根村一住就是26年。刚开始时,尚超海用自己配好的中药治好了邻居小孩的痢疾。慢慢地,查干莫尔根村和查干莫墩村的村民都来找尚超海。日常的头疼脑热、肺结核、妇科等各类小病,尚超海都能做到药到病除。起初尚超海就骑辆自行车、背着医疗箱在查干莫尔根村和查干莫墩村之间走街串户地行医。不管谁家有病人,不管是深夜几点,尚超海都是随叫随到。查干莫尔根村属于农业村,查干莫墩村属于农牧结合的村队,都位于天山脚下,自然条件恶劣,在90年代的时候,许多农牧民连饭都吃不饱。尚超海从医25年,有一个规矩从没破过——有钱没钱先治病,他赊账甚至垫钱给贫困农牧民看病,为他们减免注射费、诊疗费。

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尚超海和村里的各族村民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关系。1998年开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尚超海在同村的蒙古族村民孟克家租了两间房子开起了诊所,孟克称尚超海为“老哥”,中午或者晚上尚超海忙着看病吃不上饭的时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孟克就把自己的饭菜送到诊所里,一碗奶茶、半个馕饼,一盘素菜的拉条子,尚超海也经常送些羊肉、面粉给孟克,一家老小生病了都不收一分钱。1999年,孟克的姐姐生了重病,在博乐动手术,连住院费也交不起。尚超海知道后,把家里集攒的1000元钱送到了孟克手里。2006年,尚超海在村里临近渠道的地方,盖起了自己的诊所。选址的地方是一个深陷的大坑,两个村的村民们自发地带着铁锹等工具,齐心协力一起把大坑填平了。维吾尔族村民阿布都热依木带着三个儿子,放下家里的农活,主动给诊所上房梁;哈萨克族村民艾尔肯招呼着两兄弟,一起来给诊所粉刷墙面。在村民心里,尚超海就是自己血浓于水的大哥。在尚超海的心里,患者就是自己的亲人。

2015年,按照精河县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建设工作的有关要求,经两个村的村委会协调,在查干莫墩村与查干莫尔根村交界处建起了60平米的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今年尚超海已经70岁,已至古稀之年,儿女都从事着医生、教师的工作,老伴也住到了县城,照顾外孙。而他不顾家人的劝说,依然坚守在那个条件艰苦的村庄里,依然在用自己最熟悉的中医、最低廉的收费,医治好了一个又一个患病的村民;依然是谁家里人有病不方便来医务室,打个电话他就上门看诊;依然是有钱没钱先治病。

一个被沙丘包围的牧业村,农牧民的收入可想而知,一个乡村医生的收入也是杯水车薪。可他却一直坚守在那里,我想 ,一定是金钱之外的东西,一种他在一个村庄生活了25年,无法割舍、无法放下的情谊,让他如此。他的人生便如那一粒一粒饱满的五味子,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医术医德全部入味于脚下的这片土地。

精品课程

乡村全科助理-超值精品班

2025年课程

10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