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网校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卫生网校 > 乡村医生事迹 > 正文

祖孙三代扎根山村70年最美乡医献身沂蒙医疗事业

“最美乡医张德庆,三代传承医术精;众人口碑齐称赞,辛勤守护心忠诚。”在“沂蒙红嫂”故里的沂水县院东头镇有这么一首顺口溜,顺口溜中所讲述的是临沂最美乡村医生张德庆和父辈们的故事。

在当地,张氏三代乡医扎根山区、服务乡亲的事迹一直广为流传。在过去的70余年里,祖孙三代人安于清贫,不计回报默默为乡亲们送医送药,书写了一段普通家族献身沂蒙山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感人佳话。

扎根山村70个春秋,张家三代行医不忘初心

“有人说我父亲挺傻的!平时乡亲们来找他看病,他都是给开便宜的药,别人觉得他放着钱不赚,是不是傻呀?其实,我很理解父亲,从我老爷爷、爷爷,再到父亲,他们三辈人一直坚守‘有德有志有爱心,不坑人、不害人、不忽悠人、不糊弄人’的行医宗旨。”张德庆的女儿张维芝这样说起自己的父辈。

张家坚守三代的行医宗旨被张德庆挂在了诊所最显眼的位置。70多年前,张德庆的爷爷张道立是一名战地卫生员,解放后无偿为老百姓看病送药。50多年前,张德庆的父亲张在吉实现了爷爷的梦想,干起了赤脚医生,提着灯笼,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为村民们送去草药……

上世纪90年代,张德庆从卫校毕业,后进入市中医医院进修了两年,那时候懂医的人才还比较紧缺。凭着这些资历,张德庆原本可以留在县城吃“国库粮”,但为了实现爷爷与父亲的梦想,张德庆接过父辈肩上的药箱,最终成为张家第三代乡医。

直到现在,张德庆还时常上门问诊,他平时更是不愿给乡亲开价格高昂的药,处处为患者着想。“其实我父亲并不是傻,他只是坚守父辈们留下的沂蒙乡医精神。他们是我的榜样,有朝一日,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合格的医生。”作为张家的第四代,她和弟弟如今也走上学医之路。

从提着灯笼看病到微信上问诊,服务方式与时俱进

与祖辈、父辈不同,如今的张德庆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虽然服务内容没有变化,但服务的方式却在发生着变化。”在张德庆的卫生室里,他把“掌上微健康”“妈咪宝贝伴侣”等5个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贴在最醒目的位置,时常提醒患者扫描关注。“有了这些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和患者进行交流。”张德庆说。

前不久的一天,张德庆刚吃过晚饭,微信上就收到了一条“刘家大小姐”的求助信息:“我家刚满月的宝宝拉肚子,怎么办,真是急死人了。”

张德庆详细询问了宝宝的情况后,给出了“喂奶的时间缩短一半,次数增加一倍”的回复。第二天,当“刘家大小姐”发来了“张大夫,谢谢您,宝宝情况好转了”的消息时,张德庆就这样完成了一次“微信问诊”。

随着“微信问诊”的村民越来越多,张德庆心里明白,父辈们提着灯笼看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没有过去的是张家三代对村民健康的坚守。

目前,张德庆运营的“掌上微健康”“妈咪宝贝伴侣”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已经超过了600人,院东头健康管理和预约诊疗群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有了这几个平台,张德庆可以随时随地和附近的乡亲进行交流,帮助乡亲解决健康问题。

坚持绿色疗法,十多年不给患者输液

张德庆常对儿女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而他在行医过程中也是这样做的。他给人看病有一个特点,不喜欢给别人开药方,遇到情况不太严重的病人,就尽量利用爷爷和父亲传给他的偏方治,或者开一些便宜的药。

最初的时候,有不少患者认为有病不给开药,是张德庆在糊弄,有说他不好的,也有骂他的,但是这一切并没有让张德庆改变自己的初心,20多年过去了,张德庆也成为乡亲们的健康守护人。

“一般来找我看病,我都给吃点儿偏方。效果不好了,再吃点中成药。我喜欢动脑子,他们去大医院没有治好,去诊所也没有治好,我就想到底是什么原因。有时候我考虑好几天。”正是出于对患者的负责,张德庆总结出服务村民健康的十个“精准”理念。

“我差不多已经十多年不给患者输液了,有患者主动来要求打吊瓶,我也是极力劝阻。”行医20多年来,张德庆始终坚持的精准医疗、绿色疗法渐渐得到了患者的认同,并得到市、县各级部门的肯定。

现在,十个“精准”理念已经成为张德庆的行医标准。回望20多年的行医路,张德庆始终在不断创新,不断地寻找着一种更加适合当下乡村实际的医疗服务方式。张德庆说:“能为父老乡亲解除病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这辈子值了。”

精品课程

乡村全科助理-超值精品班

2024年课程

10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