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村辛店镇挂甲林村有一位赤脚医生,他57年前刚刚走出校门,就回到了家乡支援孟村的医疗事业建设,面对当时缺医少药的孟村,他毅然选择去到最基层的农村,而这一呆就是几十年,这位大夫就是李自正。
57年前,新中国的广袤大地上,百业待兴,各行各业都在一个起步阶段,经济落后的局面,间接导致了人民群的就医难以得到保障。就在人民缺衣少食的那个年代,孟村县挂甲林村的老百姓得病了无从看病,古老的村落里没有懂得医术的大夫,很多村民因患病后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导致残疾或者死亡。青年的李自正看在眼里,决心用自己学的医术承担起为当地老百姓看病的重任。
医者父母心,对于病人的要求,年轻的李自正牢牢记在心里,在那段没有任何统计理念的时代,他将村里需要长期护理的病号记录下来,定下时间表,按时去帮病人检查,送药。村里有人得了病,无论是正在吃饭,或者半夜在睡觉,他都会赶紧提上药箱,去病人家中出诊。
几十年中,李自正的药箱时刻不离身边,走遍了挂甲林村的每家每户,用坏了一个又一个医药箱,成了一名随时随地为病人服务的赤脚医生,几十年的坚守,守护了一方百姓的平安健康。在我们采访时,恰巧遇到了镇卫生院组织医生下乡为村民体检,聊天中,他是这样评价李自正。
挂甲林村是一个拥有千余人口的村落,村里的老老少少对李自正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评价也极其高,走在村里,李大夫不时被村民叫住,让他去帮家里行动不便的病人看病,几十年间,李自正的药箱似乎成了他的标志,走到哪带到哪,期间治好过的病人数不胜数,有些他自己记不住了,而被他救过的人却仍旧记得他。
几十年前的中国不仅医疗手段普及不够,医疗教育方面与当下也有着很大差距。几十年的行医生涯,李自正自己摸索总结了一套适合当地病情的治疗方法,而对于自己摸不准,弄不清的病情,他便会骑上他的极具历史感的“大梁”车子带着病人去到县城医院寻求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解疑释惑学得了不少知识。采访中,李自正告诉我们,在几十年前,当地人生病很少外出看病,大多会在村子里治疗,治不好的便不治了。
岁月辗转,再次提到这件事情,已经是几十年之后了,那个当年被李大夫救了命的小孩子也已经年过半百,在他的家中,谈及李大夫为了救他三天三夜陪在他身边的事情,仍忍不住的激动不已。
如今的李自正已经74岁,镜头里的他仍然背着药箱行走在挂甲林的村路上,村民们看到他的药箱,心理就踏实,而几十年的为患者服务,也让他成了当地老百姓最信任的赤脚医生。
李自正的家里,简单的院子里随意摆放着一些朴素的花木,几个空空的鸟笼子,似乎在诉说着这个赤脚大夫对生活的热爱,而由于平日里忙碌于四处为村民看病,无暇喂养鸟笼里的鸟,渐渐地鸟笼空闲了起来。李自正的妻子,十几年前患上了脑梗,几年前病情加重瘫痪在床,如今70多岁的李自正一边精心照料着妻子,一边继续为村民们看病,坚守着一位医者的神圣职责。
我国70%的人口在农村,长期以来,"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的突出问题。乡村医生是8亿农民的健康守护神,广大乡村医生一直都在十分艰苦的工作条件下,扎根基层,甘于奉献,为保障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全社会的尊重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