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网校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卫生网校 > 乡村医生事迹 > 正文

娄底新化县乡村医生郑太红的账本遗产

5月30日凌晨,娄底新化县乡村医生郑太红猝然离世。

他留下了一个账本。账本记录的是十多年时间里无钱看病的村民向他赊欠的医药费,累计127869元。

郑太红离世后,他位于娄底新化县水车镇柳双村的卫生室显得有些杂乱。卫生室的桌上堆积着各种处方单、出诊资料和医学书籍。

不起眼的笔记本上,记着125笔欠账,累计127869元。账上的名字,都是村里和周边村的贫困户。

多年来,郑太红为贫困户看病只收基本药费,不收诊费,即使对方没钱,他也不计较,总是先看病。因为从小家境贫寒的郑太红,深知无钱看病的痛苦与无奈。

郑太红出殡的那一天,全村人都来送他。贫苦少年为弟弟辍学,妻子支持其实现医生梦1973年,郑太红出生于水车镇柳双村,下面还有两个弟弟。

当医生的想法,与郑太红童年时遇到的一件事有关。妻子袁云华说,丈夫曾经给她讲过一件事:12岁那年的一天,他母亲腹痛不止,老实巴交的父亲说自己不是医生,帮不了她。后来在母亲的要求下,郑太红的父亲才将她送往水车镇的医院。镇里的医生说,郑太红的母亲应该是长了瘤子,建议去更大的医院做检查。年幼的郑太红,二话不说就带着妈妈前往新化县医院检查,最终确诊了病情。

袁云华说,因为家境贫寒,为了给母亲治病,郑太红四处找人借钱,但基本上都吃了闭门羹。袁云华说,她能理解丈夫成为医生后,同意给没钱治病的村民赊账,“他毕竟经历过要治病时没钱的无助”。

成为一名医生,对于贫困家庭中的少年并不容易。十六七岁的时候,本已经考上重点高中的郑太红,选择了南下打工。三弟郑太平是全家学历最高的人,在郑太红的支持下,他读完了中专。郑太平说,“我们的学费也是他打工挣来的。有时候我们没钱了也会找他要。”

辍学之后,郑太红离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似乎越来越远。打了几年工,郑太红两口子攒了一些钱。郑太红跟袁云华说,要不做点水果生意好了。袁云华知道做小生意不是丈夫的梦想。“那个时候,只要遇上医生,他就会跟人去学些医术,有时候还被人笑话。”袁云华知道丈夫心里其实一直想当医生,所以她决定让丈夫去学医。

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在袁云华的经济支持下,郑太红在娄底市卫生学校中西结合专业学习了三年,“他是班上年纪最大的学生”。

毕业后,他成为水车镇第一个拿到中专文凭的乡村医生。

尽职的医生看完病人后倒在卫生室郑太红成为了水车镇方圆二十里有名的乡村医生。由于附近村里大多是老人和孩子,他经常骑摩托车上门给人看病。郑太红经常工作到凌晨才休息。

在柳双村的卫生室门口,停着一辆摩托车,套在油箱上的皮套已经被磨破了一个洞。郑太平介绍,哥哥行医这些年来,已经开坏了四台摩托车。

谈起郑太红,村民们无一不伸出大拇指。罗禄云老人说:“2015年大年初一晚上,我发高烧,太红来到我家里,忙到后半夜才回去,东西都没吃一口。”

村民郑能甫家庭条件特别困难。他说:“我岳母是个老病号,七年来,郑医生每周至少到家里来诊治一次,一个来回就是40多公里,我们至今还欠着他几千元的药费。”

这样一个深受村民喜爱的医生,在5月30日凌晨猝然离世。当天凌晨1点,郑太红才从一名病人家回到卫生室。凌晨5点,他就离开了。

丈夫走后,袁云华说“自己的天塌了”。几天前,她将丈夫的手机关机,她说:“我没办法接病人的电话,因为我不懂医术帮不了他们”。更重要的是,“我没有精力跟他们一个个解释了”。

噩耗传遍了全村。6月3日,郑太红出殡,几乎全村的村民都来送他。“郑医生走了,以后看病该怎么办?”村民胡丽平说。

留下的账本账本上除了姓名和金额,没有其他信息郑太红的遗物中比较特殊的是几个笔记本。这些本子上记载着他生前给村民看病时,对方所欠下的医药费。据不精确统计,这些本子有8个,上百页的纸张上简单记录了姓名与金额。

家人估算了一下,这些欠款共有12万余元,而欠款人大多是周边的贫困村民。

然而,账本上除了姓名和所欠下的金额之外,没有写下病人所在的地址,更没有记下联系方式。“想要回来已经很难了。”郑太平说。

两兄弟指着账本上的记录介绍,名字划掉的是已经还完了的,后面打着括号写着“认数”的是本人承认这笔欠款的,而更多的是已经无从寻找的……兄弟俩回忆,哥哥曾说:“人家也不会永远欠我的,有钱了就会还了吧。”

郑太红的家人们介绍,这些旧账最早的已经是十几年前了,“很多人都找不到了”。

截至目前,这些欠款只要回了1万余元。“他常说给人把病治好才是最重要的。”

罗继辉与郑太红一样,也是一名乡村医生,他的诊所与郑太红的卫生室相隔一公里。他说,“郑医生确实是个工作兢兢业业的好医生。”他同时介绍,虽然政府对于乡村医生有一定的补贴,但是“平日乡村医生的收入很一般”。他表示,像郑太红这样任由他人欠下十几万元的情况,在他看来有些不可思议,“这样医生本人的生活会很困难的”。

如今这个家庭没有顶梁柱。“他就是被累死的啊!”袁云华说,9岁的女儿婷婷可能有这方面的潜质,“她看到爸爸工作很辛苦就会帮他分中药”。

袁云华表示,如果女儿有意愿继承父亲的遗愿走上从医这条路,自己一定会像当初支持丈夫一样支持女儿,“只是,别再像他这么累了”。

精品课程

乡村全科助理-超值精品班

2024年课程

10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