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病理生理学特点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1.心肌样的氧的供需平衡失调
心肌与骨骼肌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即骨骼肌在应急情况下形成的“氧债”,可以待应急恢复正常后偿还,而心肌则不能。由于心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所以即使在无应急的情况下,心肌的耗氧量有80%用于机械作功。因此心室壁张力增大、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动脉血压升高、心室体积增大、左室末压增大等都可以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这些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常见于体力活动或交感神经兴奋,是诱发患者心绞痛发作的常见因素。
如: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肌表面和心肌深层的冠脉血管管腔变细,造成病变部位的心肌血液和氧的供应不足。当患者休息时,对氧的需求不高,无明显缺血症状;而当患者在运动或应激状态下,心肌耗氧量增加,氧的供求矛盾加剧,导致心绞痛发作。
在一般条件下,很难精确测量心肌耗氧量,因此常采用一些间接的指标估量心肌对氧的需求和消耗。如,三项乘积:收缩压×心率×左室收缩时间;二项乘积:收缩压×心率。
2.心肌的代谢产物积聚
心肌缺血时最早出现的病理生理改变是代谢变化。当心肌发生缺血缺氧时,ATP的供应以糖酵解为主,造成组织中乳酸和丙酮酸增多、细胞内K+减少、Ca2+增加;另外交感神经代偿性兴奋,CA释放增多,促使游离脂肪酸增加,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肌缺血,导致细胞膜功能进行性减退、细胞内离子平衡失调,造成细胞水肿,最终引起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使心肌缺血发展为不可逆的心肌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