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张志毅教授:解析2013年eular 指南变化

2014-07-01 14:40来源:医学教育网T
中医实用技术大健康产业新项目

  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于 2014 年 6 月 26-28 日在广州市圆满举行。本次会议云集了国内外风湿界及相关学科的专家,与广大医师朋友们共同探讨风湿病及其相关的临床以及基础研究问题,为全国的风湿界同道们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

  张教授:随着风湿免疫病学科的不断进步,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也不断在更新,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在 2013 年的 EULAR 指南中:第一,强调了传统 DMARDs 药物在疾病治疗当中的基石的作用。目前学术界认为,判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否经过治疗的一个标志便是是否使用过 DMARDs 药物。好多病人尽管使用了大量其他药物,但并不能改善病情,因此不能称之为治疗。所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一旦确诊应当尽早使用传统 DMARDs 药物治疗。

  第二,强调目标治疗,不仅要对疾病进行相应治疗而且要在短期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治疗目标。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做到每 1-3 个月观察一次,如果在 3 个月之内,当前的治疗方案没有改善病情,或者在 6 个月的时候没有到达预期的治疗目标,这个时候就应当及时的改变治疗策略和治疗方案。目标治疗是指让病情完全缓解或者至少应做到低疾病活动状态。

  第三,我们知道生物制剂作为一种靶向治疗的药物已为大家广泛接受。在 2013 年之前,临床对生物制剂的应用过于积极,但是随着循证医学的证据表明,传统 DMARDs 药物对于病情的控制仍有明显的效果,所以 2013 年新指南要求类风湿关节炎早期仍然首选传统的 DMARDs 药物。当在治疗 3 个月之后病情无改善或者 6 个月之后没有到达治疗目标,并且有不良的预后因素时,才考虑使用生物制剂;但是假如没有不良预后因素时,还应继续使用传统的 DMARDs 药物,只是改变一种药物或是联合治疗。这是与 2012 年的指南相比最大的一个进步。明确的讲,生物制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药物当中还是属于二线药物。

分享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取消 复制链接

相关资讯

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