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王陇德: 慢病“盯上”四五十岁中年人

2015-06-12 09:09来源:医学教育网T
中医实用技术大健康产业新项目

  2015年6月8日至10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有一个规模近2000人的慢性病领域大会召开,汇聚这个领域的各级政府领导、专家以及一线慢病管理工作者,共商慢病防控举措、分享慢病防治、管理经验及管理技术的应用。
  
  大会中,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在2015第六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中表示:“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国民主要死因,大约占到总死亡的73%。同时,重大慢病高发也是影响国民健康期望寿命的主要因素,在我国慢性病已经开始侵袭四五十岁中年人。”
  
  2014年,北京市发布的居民健康研究报告结果显示,北京市18岁人群健康期望寿命仅为40.17,其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质量的主要威胁。对此,王陇德表示:“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很快,如果再有大量的中年人因为慢病早死或者致残的话,我们的小康社会还怎么去建设!所以尽快遏制心脑血管病和肿瘤等慢病、高发病已经是医疗卫生界乃至全社会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王陇德指出,慢性非传染病疾病的病因十分复杂,包括生活方式、社会环境、遗传等诸多因素,这些多种类、多层次的病因给防治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慢性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合作开展防控工作,并且要实现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的有机整合。脑中病的防治涉及卫生系统中的多种专业工作,如卫生管理、临床、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等等。因此,在该工程推进过程中,全面考虑了各相关机构与人员的职责与工作规范,改变了医疗机构特别是大型医院只注重疾病诊疗的工作模式,吲哚其参与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筛查与干预,建立新血管科、内分泌科等联动工作机制,开设了脑中风危险因素筛查门诊,开展了脑中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全员培训和健康教育活动。
  
  王陇德透露,截至目前,项目以三级医院为防治中心建立了300多家基地防治中心,联合2700多家社区乡镇医疗机构,组成了国家一级脑中风防治网络体系,在全国开展了400多万40岁以上人群危险因素的筛查。通过推动宣传,控制脂肪摄入,戒烟、限酒等,使民众对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大幅度提高,生活方式和习惯开始发生改变。上述经验也表明,搭建平台促进医疗卫生系统各部门之间的深度合作以及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是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必由之路。

分享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取消 复制链接

相关资讯

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