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于健春: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从外科走向多学科

2015-06-02 16:59来源:医学教育网T
中医实用技术大健康产业新项目

  21世纪的临床医学是整合医学时代,肠外肠内营养学已经从单一外科领域走向了多学科临床营养协同发展之路,从简单的疾病支持走向了预防、治疗、功能康复及人文关怀多维临床模式,学科重要性与日俱增。

  2015年5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第九届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会议,这次重要的学术盛会是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主办的。

  1、营养不良是指: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营养状况,即不同程度的高体重或者低体重营养不良、同时伴有或不伴有炎症活动,导致机体结构变化和功能减退。

  2、营养不良直接影响机体营养代谢、损害免疫功能和器官功能。

  3、营养支持开始时机应在内环境稳定后,在伤病、手术后6-48h(或<72h)开始,逐渐增加。肠内营养的早期应用具有特殊作用,可减轻应激反应程度、保护肠道屏障功能(仅供20%也有价值)。

  4、肠外营养支持的特点:快速改善营养状况;改善蛋白质能量平衡;无胃肠道不耐受;影响肠屏障功能。

  5、肠内营养支持的特点:符合生理状态;保护肠屏障功能;感染风险低;可调节胰岛素分泌;给药方便;费用低廉。

  6、临床营养的良好实施,需要建立多学科临床营养中心或临床营养小组,指导全院住院病人和临床医护人员进行临床营养的筛查与评价:确定诊断、制定计划、检测与调整,宣教与护理。

  7、多学科团队的作用在于:对于疾病提出恰当及时的诊断;根据诊断提出个体化的治疗计划;根据病人的支持治疗需要调整治疗护理计划;考虑疾病的全程治疗和范围,优化病人的整体营养实施计划。

  8、临床营养的目标: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减少再入院次数;降低医疗和护理费用;提高生活质量。

  一句话总结:对于营养不良的病人,建立基于多学科团队的营养支持(肠内;肠外)计划是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举措!

分享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取消 复制链接

相关资讯

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