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药/药学理论 > 中药炮制 > 正文

地骨皮炮制方法与标准

地骨皮炮制方法与标准:

【药材来源】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Lyciumbarbarum L.的干燥根皮。春初或秋后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古代炮制方法】

南北朝有甘草汤制(《雷公》)。唐代有切法(《千金》)。宋代有去心(《普本》)、炒黄(《局方》)、甘草水浸焙(《急救》)、酒炒(《扁鹊》)等法。明代有童便浸(《景岳》)等法。清代增加了酒蒸(《本草述》)、酒洗(《说约》)等炮制法。

【现代炮制方法】除去杂质及残留木心,洗净,晒干。

【饮片性状】

地骨皮呈筒状或槽状,长短不一。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有不规则纵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较平坦,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气微,味微甜而后苦。

【质量标准】

地骨皮水分不得过11.0%,总灰分不得过11.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

【炮制目的】

地骨皮味甘,性寒。归肺经、肝经、肾经。具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的功能。临床多生用,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炮制后使药物洁净。

【总结】

地骨皮从刘宋代开始有甘草汤制、炒黄、焙制和酒炙等炮制方法。后代又增加了童便制、酒浸和酒蒸等法。近年来各地炮制规范中收载的大多是生地骨皮。《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亦是生地骨皮。目前,有些地区,为了减轻地骨皮苦寒之性,常采用麸炒法。由于高温能使其部分有效成分破坏或分解,影响药效。因此地骨皮用麸炒法炮制是否妥当,似应经实验研究确定。又因地骨皮中的甜菜碱易溶于水,皂苷易水解,故水制时,应尽量缩短与水接触的时间。

地骨皮对实验性发热的家兔有显著解热作用,对结核病引起的低热亦有解热作用。因地骨皮具有降血压、降血糖和抑菌作用,故中医临床多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及过敏性皮肤病和牙髓炎等症。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2024年好课

880起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