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有不断积累储备知识点,才能完美应对考试。为了帮助各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了呕吐实证的辨证治疗要点如下:
呕吐的实证如病程短,来势急,呕吐物较多,多偏于邪实,多与外感、痰饮、食滞以及气火有关。治宜祛邪和胃。呕吐发病急,伴有表证者,属于外邪犯胃;呕吐清水痰涎,胃脘如裹水,属于痰饮内停;呕吐酸败臭腐,为宿食停滞;呕吐泛酸,情绪易怒,属肝气犯胃;呕吐苦水,为胆热犯胃。
1.外邪犯胃
症状
突然呕吐,可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苔白腻,脉濡缓。
证候分析
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气机失调:外受风寒之邪,或夏令暑湿秽浊之气,内扰胃府,浊气上逆,故突然呕吐。邪束肌表,营卫失和,故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湿浊中阻,气机不利,故胸脘满闷,苔白腻,脉濡缓。皆是湿浊蕴阻之征。本病以突然呕吐,头身疼痛或有寒热为临床特征。
治法
疏邪解表,芳香化浊。
温中止呕。
方药治疗
以藿香正气散为主方。
2.寒邪犯胃
症状
呕吐食物残渣,量多如喷,胸脘满闷,可伴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苔白腻,脉浮滑。
证候分析
外受风寒之邪,内扰胃府,胃气上逆,故呕吐食物残渣、量多如喷。胃气失和,脾不健运,气机不利,故胸脘满闷。寒邪束表,营卫失和,故伴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苔白、脉浮,是外邪在表之象。苔腻、脉滑,为湿浊蕴阻之象。
针灸治疗
治法:解表祛寒,和胃止呕。
选穴:以任脉、足阳明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取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风池。
随证配穴:干呕者,灸间使。呕吐黄水者,加丘墟。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并可加灸。
方义:中脘、足三里疏理气机,和胃降逆。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通阴维脉,手厥阴经下膈历络三焦,阴维脉主一身之里,故有通调上、中焦气机作用,是治疗呕吐之效穴。合谷配风池,可解表祛风寒。
3.饮食停滞/食滞胃肠
症状
呕吐酸腐,吐出为快,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大便秽臭或溏薄或秘结,苔厚腻或垢,脉滑或沉实。
证候分析
积食内停,中焦阻滞,胃气上逆:饮食不节,食滞内停,中焦气机受阻,胃气挟宿食上逆,故呕吐酸腐食物。升降失常,传导失司,糟粕内停,故大便秘结或秽臭不爽。脾胃运化失常,中焦气机受阻,故脘痞腹胀、嗳气厌食苔厚腻或垢、脉滑或沉实,为食滞内停之象。
治法
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治疗
保和丸为主方。
4.痰饮内阻
症状
呕吐多为清水痰涎,脘闷痞满不食,口干不欲饮,饮水则吐,或头眩心悸,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
痰饮内停,中阳不振,胃气上逆:脾不运化,痰饮内停,胃气不降,故呕吐清水痰涎。气机不畅,故胸闷痞满。痰饮停于中焦,脾气不得升,则口干不欲饮。胃气上逆,故饮水则吐。水饮上犯,清阳之气不展,故头眩。水气凌心,则心悸。苔白滑或腻、脉弦滑,为痰饮内停之象。本证以呕吐清水痰涎与头眩心悸为临床特点。
治法
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化饮和胃止呕。
方药治疗
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5.肝气犯胃
症状
呕吐吞酸,口苦,嗳气频繁,胸胁闷痛、嘈杂,舌边红,苔薄腻或微黄,脉弦。
证候分析
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肝气不舒,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因而呕吐泛酸、口苦嗳气、嘈杂。足厥阴肝经布两胁,肝气失于条达,阻于胸胁,故胸胁烦闷不适。舌边红、苔薄腻或微黄、脉弦,为气滞郁久化热之象。
治法
舒肝和胃,降逆止呕。
疏肝理气,和胃止呕。
方药治疗
半夏厚朴汤加减。
6. 热呕/胃热证
症状
病者胃中央热,烦躁,聚结涎沫,食入即吐。
方药治疗
方用小柴胡汤、竹茹汤、大黄甘草汤等。
7.暑湿证
指暑湿犯胃,胃气上逆,以头重眩晕,恶心呕吐,五心烦热,胸闷腹胀,尿黄不畅等为常见症的实呕证候。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