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索引:
1. 【问题】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的总结。
2. 【问题】药动学常用参数的含义汇总。
3. 【问题】临床药理研究的总结归纳。
具体解答:
1. 【问题】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的总结。
【解答】[医学教育网原创]
生理因素 | 主要内容 |
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 | 分子型易于吸收,吸收部位的pH和药物本身的pKa决定分子型比例:酸酸碱碱促吸收 |
胃肠道的运动(蠕动、排空) | 大部分药物:排空快,吸收快 VB2:载体转运,排空快,吸收饱和,吸收减少 |
食物 | 一般减慢胃排空推迟吸收;消耗体液延迟崩解溶出;妨碍扩散延缓或减少吸收;灰黄霉素脂多溶多吸收快 |
循环系统转运 | 首过效应、血流量(饮酒促进苯巴比妥吸收增加)、淋巴系统转运 |
病理因素影响 | 胃酸分泌减少影响铁剂吸收、儿童甲减VB2吸收增加 |
2. 【问题】药动学常用参数的含义汇总。
【解答】[医学教育网原创]
药动学参数 | 计算 | 含义 |
速率常数k(h-1、min-1) | - | 速度与浓度的关系,体内过程快慢 |
生物半衰期(t1/2) | t1/2 =0.693/k | 消除快慢——线性不因剂型、途径、剂量而改变,半衰期短需频繁给药 |
表观分布容积(V) | V=X0/C0 | 表示分布特性——亲脂性药物,血液中浓度低,组织摄取多,分布广 |
清除率 | Cl=kV | 消除快慢 |
3. 【问题】临床药理研究的总结归纳。
【解答】(1)Ⅰ期临床试验:20~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初步的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试验,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
目的:为制定临床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Ⅱ期临床试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病例不少于100例。
目的:观察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3)Ⅲ期临床试验:上市前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病例不少于300例。
目的: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社会性考察。[医学教育网原创]
(4)Ⅳ期临床试验(售后调研):上市后监测,长期广泛考察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发现不良反应。
卫生资格西药专业-初级药士《答疑周刊》2020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