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性脱水原因机制都有哪些?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⑴丧失大量消化液而只补充水分: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大多是因呕吐、腹泻,部分是因胃、肠吸引术丢失体液而只补充水分或输注葡萄糖溶液。
⑵大汗后只补充水分:汗虽为低渗液,但大量出汗也可伴有明显的钠丢失(每小时可丢失30~40mEq左右的钠),若只补充水分则可造成细胞外液低渗。
⑶大面积烧伤:烧伤面积大,大量体液丢失而只补充水时,可发生低渗性脱水。
⑷肾性失钠:可见于以下情况:
①水肿患者长期连续使用排钠性利尿剂(如氯噻嗪类、速尿及利尿酸等)时,由于肾单位稀释段对钠的重吸收被抑制,故钠从尿中大量丢失。如再限制钠盐摄入,则钠的缺乏更为明显;
②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时期,主要是肾小管液中尿素等溶质浓度增高,故可通过渗透性利尿作用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对钠、水重吸收减少;
③在所谓“失盐性肾炎”的患者,由于受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对醛固酮的反应性降低,故远侧肾小管(近年有人认为是集合管)细胞对钠重吸收障碍;
④Addison病时,主要是因为醛固酮分泌减少,故肾小管对钠重吸收减少。对上述些经肾失钠的病人,如果只补充水分而忽略了补钠盐,就可能引起低渗性脱水。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