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氯霉素的临床应用是什么?有哪些不良反应?”是药学职称考试会涉及的重要内容,为了帮助各位考生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如下:
【临床应用】
氯霉素目前几乎很少用于全身治疗,但由于其脂溶性高,较强的组织、血脑屏障和血眼屏障穿透力及对细胞内病菌有效等特性,仍可用于治疗某些严重感染。
1.伤寒、副伤寒的可选药物;
【注意】在成人伤寒、副伤寒首选氟喹诺酮类
2.细菌性脑膜炎:可作为选用药物之一;
3.立克次体感染;
4.其他抗生素无效的G-细菌感染。
【不良反应】
1.骨髓抑制
①与剂量有关的可逆性骨髓抑制:表现为贫血,并可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少数可发展为粒细胞性白血病。一旦发现应及时停药,2~3周后可恢复正常;
②与剂量无关的骨髓毒性反应:表现为严重的、不可逆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停药后仍可发生,一般是不可逆性的,死亡率可达到50%。
2.灰婴综合征
早产儿和新生儿,因不能有效使氯霉素脱毒,且肾脏排泄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导致氯霉素蓄积,出现呕吐、低体温、呼吸抑制、发绀(灰婴由此得名)和休克,40%的患者在症状出现后2~3日内死亡。
较大的儿童和成人在用药剂量过大或肝功能不全时也可发生。
3.其他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患者则容易诱发溶血性贫血。
可引起末梢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视力障碍、视神经萎缩及失明。
也可引起失眠、幻视、幻听和中毒性精神病。
长期口服氯霉素可因肠道菌群被抑制而使维生素K合成受阻,诱发出血倾向。
开课啦!2021年药士\药师\主管药师新课来袭,为你助力!先人一步,助力备考,快来加入吧!
<点击下图 抢先看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