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分散系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微粒大小和分布:一般来说,微粒越小、颗粒度分布越均匀,分散系就越稳定。因为微粒尺寸减小可以增加表面能,从而减少聚集的趋势。
2. 电荷效应:当微粒表面带电时,同性相斥的原理可以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相互凝聚。通常情况下,通过添加电解质来调整pH值或离子强度,可改变微粒表面的电位,进而影响分散系的稳定性。
3. 空间位阻:在微粒表面吸附一层高分子物质(如聚合物、蛋白质等),形成空间屏障,阻止其他粒子靠近,从而提高分散体系的稳定性。这种机制被称为“立体稳定化”。
4. 溶剂性质:溶剂的选择对分散系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合适的溶剂能够有效溶解或润湿微粒表面,减少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
5. 温度变化:温度升高通常会增加分子热运动,可能导致粒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增大,加速凝聚过程;而低温则有助于维持分散体系的稳定状态。
6. 剪切力: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施加的机械搅拌或泵送等操作会产生剪切力,过高的剪切力可能会破坏微粒结构,导致分散系失稳。
了解并控制上述因素对于优化药物制剂中微粒分散系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